每日经济新闻

    白酒转型期的证券化之路

    2013-03-15 00:36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曹晟源 发自成都    

    每经记者 曹晟源 发自成都

    随着“限酒令”和“塑化剂事件”的发酵,目前白酒消费市场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而近些年,四川白酒交易所、上海国际酒业交易中心的出现,给白酒企业在拓宽销售渠道和企业品牌的推广上提供了渠道。

    从2012年底至今,不少白酒企业都将其白酒产品推上了交易中心平台,试图通过证券化来缓解上述负面事件的影响。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了酒类交易所和业内人士,对白酒证券化趋势及投资风险进行剖析和解读。

    谈发展:白酒证券化成趋势

    资料显示,全球最大的期酒交易所——伦敦国际葡萄酒交易所于2012年发布了一份期酒投资收益报告。报告称,期酒投资收益远超黄金、原油及股票投资,成为增值率最高的投资品之一。该交易所针对过去30年投资回报曲线图分析,钻石增值1.49倍,黄金增值1.68倍,而葡萄酒增值高达37.69倍。

    “白酒证券化将成为白酒业发展的重要趋势。”白酒营销专家、上海国际酒业交易中心顾问肖竹青向记者表示,“近年来,酒类等另类投资市场,凭借其‘抗通胀、避风险、与其他资产类别的关联度低’等三大特点,成为继证券、房地产市场之后,又一大容纳社会流动性的投资渠道。”

    四川白酒交易所执行董事禹剑认为,酒企都希望通过各种方式把白酒的特性挖掘出来,并让更多人参与其中,而酒类交易所恰能帮助白酒行业更好地挖掘酒的证券属性。

    在重庆诗仙太白酒业(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总经理陈红兵看来,前段时间在上海酒业交易中心发售该公司的理财产品,也是因为认定了白酒证券化的趋势。

    谈收益:投资应理性

    可以预见的是,2013年的白酒消费市场不会好于2012年,同时,多家地方性白酒企业也将产品推到酒交所变为理财产品,以便资金迅速回笼。

    陕西西凤国典凤香50年年份酒“2012珍藏版”在上海国际酒业交易中心上线交易后,迅速引发申购热潮,最终公司限量发行12万瓶,7分钟完成申购,全天累计冻结资金近7亿元,全天累计中签率不到17%。

    通过在酒交所发行上市,酒企既能实现瞬间回款,又能迅速传播品牌,提升知名度。地方性白酒企业于是蜂拥而至,黄山头、景芝酒、杜康酒都已在酒交所推出了自己的理财产品。

    “虽然白酒证券化是一个较好的投资和发展方向,但是同时酒交所必须在产品选择、概念包装等方面谨慎选择,防止理财产品价格虚高。”肖竹青指出。

    禹剑指出,个人投资者在选择白酒理财产品,尤其是有保障收益的产品时,“首先应该了解发行方和交易平台的风险控制如何。通常都会附带一些条件,投资者一定要仔细阅读交易条款。”

    不过,禹剑特别提醒投资者,对目前的白酒理财产品应有理性投资意识。“酒类虽然具备一些交易属性,但本质还是消费品,我们期望通过这个平台,在酒的生产、流通、消费三者间搭建更顺畅、高效、成本更低廉的渠道;但如果(投资者)纯粹博取酒类投资收益,至少在现阶段,我们不主张这样做。”

    谈监管:过度或限制行业发展

    当酒类产品被包装成理财产品,在交易所平台上的投资价值易被过度放大,在酒交所发展的初期,风险不可小觑。贵州酒交所曾经推出的首款理财产品——“国台·珍藏1号·2012”就在推出后没多久跌破发行价格。酒交所这一新兴产业如何规范化运作,成为酒交所、投资人、酒企共同面临的问题。

    国家近几年对于交易所的清理整顿也正是出于这种目的。禹剑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更多时候要站在监管者为何要如此监管的立场上思考,理解之后再思考我们怎么开展业务,这样就能做到监管创新和政府市场的平衡。”

    在禹剑看来,目前监管的核心是控制风险,避免普通交易人在某些从业机构不具备足够资质、资金,不以服务交易为目的,而纯粹赚取交易佣金,这些是监管层主要关注的方面。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万达地产14.26亿拿地首进杭州 地价或挤压利润回报

    下一篇

    “宿敌”联姻细节曝光 夏普曾拒三星两项收购提议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