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远华(建设银行天津分行副行长)
前不久,有著名国际评级机构的分析师,以及一些西方金融机构的经济学家发表言论,说中国的银行业即将爆发危机,理由是过去几年信贷的快速增长以及中国商业银行薄弱的风险控制能力。
作为来自中国建设银行的基层行长,笔者想告诉大家,这都是“唬人的话(Malarkey)”。“Malarkey”这个单词,是笔者从美国副总统拜登那里学来的。之所以不认同中国的银行业即将爆发危机,是因为过去20多年来中国银行业取得了重大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995年中国 “商业银行法”颁布实施。该法案明确并保障了商业银行的权利,切断了地方政府直接干预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利益链条。从上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中国政府投入了巨额财务资源,分几次处理了主要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还彻底处理了历史原因产生的不良资产。此后,2003年,中国政府成立了“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开始对银行业施行严格而专业的监管。现在中国银行业的监管标准,例如资本充足率,相比国际标准更加严格。
经过21世纪初前几年的努力,中国的主要商业银行已经建立了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和西方同业一样,银行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在一套制衡的体系内运转。中国的主要商业银行已经在上海和香港的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来自大量国际投资者的监督和国际监管机构的监管给中国的商业银行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同时也在客观上促进了其管理水平的进步。
相比国际同业,中国银行业更多服务于实体经济,较少涉足复杂的、虚拟的、高杠杆、自循环的金融衍生品。而且今后将更加专注于实体经济,这是中国银行业对这一轮金融危机反思后的结论。
过去20多年来,中国银行业的机构数量不断增加,并逐渐开放,引入竞争,使得各家银行一直在竞相提高服务水平,加强风险管理和内控。而近几年来,新的通讯和信息技术在中国银行业被广泛应用,大大降低了其营运成本,提升了客户服务体验,体现了后发优势。
经过了以上及其他方面的努力,即使经过2008年~2009年政府强力刺激经济下的信贷迅速增长,按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结论,2012年年中,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大约在1%左右,主要商业银行的拨备覆盖率超过250%。
当然,笔者并不是说中国银行业已经非常优秀,相反,与美国先进的银行同业相比,我们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例如,一些政府机构对银行日常经营行为的干预等,都是未来要进一步改革的内容。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