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彭斐 发自北京
最近两年深受美国反补贴、反倾销影响,2011年净利曾大幅下滑近6成的中国忠旺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忠旺”),终于摆脱了阴影。
公司日前(3月8日)发布的2012年业绩报告显示,公司收益及权益持有人应占利润分别约为人民币135.0亿元及18.1亿元,按年上升31.0%及63.5%。
忠旺相关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经过一年多的业务调整,集团2012年的业绩显著回升,反映集团重点开拓中国内地市场的策略奏效。”
忠旺去年销售突破55万吨
2012年报数据的增长,似乎在向外界宣告,忠旺正从2010年以来美国反补贴、反倾销的阴影下走出。
报道称,2010年上半年,以中国忠旺为首的中国铝型材生产企业,收到了来自美国“双反”调查文件。美国最终对中国铝型材生产企业征收了高额的“双反”税,让中国铝型材生产企业对美出口数额大幅下降。
由于美国市场份额占比较高,2010年和2011年,中国忠旺的净利润连续大幅下滑。在业界看来,忠旺被“双反”赶回了中国,这比他们原定的“撤退”计划提前了三四年。
忠旺执行董事兼副总裁路长青说,如果没有“双反”,忠旺原本计划在2013年或者2014年回到中国市场。
而受美国“双反”的影响,这家国内最大的工业铝型材企业2011年收益为103.1亿元,除税前利润为15.28亿元。《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与2010年数据相比,2011年收益虽只减少2.16亿元,但除税前利润较2010年同期的34.77亿元减少56%,下滑幅度近6成。
“经过了一年半的业务调整后,集团的业务重拾升轨,2012年第一季持续自去年起按季稳步上升的趋势,中国本土及出口销售收入均显著增加。”去年上半年,路长青曾对媒体如此表示。
近日,对于2012年经营数据,路长青表示,受惠于中国市场对工业铝型材产品需求上升,回顾年内集团铝型材产品销量按年上升25.6%至555670吨。
3月8日,忠旺发布其2012年年报,该年度公司收益134.97亿元,除税前利润23.42亿元,较2011年分别上涨31.0%和53.3%。在公司销售状况2012年得到较大改观的同时,忠旺首席财务官张立基表示,预料2013年的销售目标为65万吨。
有行业研究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当前铝行业产能过剩的业界共识,而忠旺的底气为何十足,或许来自其过国内市场的经营。
国内市场开拓成关键
在美国裁定对忠旺“双反”后,在外围经济复苏乏力、国内市场需求稳步上升之际,忠旺开始大举在国内“攻城略地”。
而在全球铝行业产能过剩、需求不足的大背景下,我国成为带动全球铝材消耗量增长的主要动力。有公开数据显示,2007年至2011年,我国铝型材消耗量年复合增长率接近17%,铝压延材消耗量年复合增长率约13%,大大超过其他国家3.2%和3.1%的增长速度。
2012年,忠旺在国内市场已颇有成就,其2012年财务报告显示,来自中国市场的收益上升25.7%至约人民币123.7亿元,占总收益91.6%。就在上周,以产能计中国第四大铝生产商信发集团董事长张学信在北京表示,我国2013年的铝需求或增长5%,相比之下2012年为增长9%。
中国海关总署2013年1月10日新发布数据显示:2012年12月中国氧化铝进口量为39万吨;1-12月累计为502万吨,累计比上一年同期增长165.1%。此外,2012年12月中国未锻造铝及铝材进口量为66099吨;1-12月累计为1170945吨,累计比去年同期增长28.6%。
在上述背景下,忠旺加快对国内市场是开发。而自2011年起,忠旺逐步安装18台大型挤压机,以优化产品结构,增加高端大截面产品的比例。由于高端产品销售增加,2012年上半年,该公司整体毛利率同比上升2.8个百分点至23.4%。忠旺相关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经过一年多的业务调整,集团2012年的业绩显著回升,反映集团重点开拓中国内地市场的策略奏效。”
此外,海外市场在忠旺收益中所占比例亦在稳步回升,2012年达到8.4%,而在2011年该数据仅为4.5%,其上涨的因由则为国际市场对深加工产品的需求。
“工业铝型材深加工产品是集团重返海外市场的重要桥梁。”路长青表示,通过拓展深加工技术,集团实现了出口产品高端化,突破了一些海外市场对中国铝型材进口实施的“反倾销及反补贴”限制。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2012年内,忠旺深加工产品销量上升逾3倍至2.8万吨,海外销售收入因此增长141.6%至人民币11.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