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王雅洁 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王雅洁 发自北京
3年多以来,涵盖医保、医疗服务、医药及公立医院改革等“重头戏”的新医改,随着逐步深入,遭遇了一些瓶颈。这些瓶颈,被概括为“看病依旧难、依旧贵”。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卫生管理与政策中心主任蔡江南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直言,“新医改还没有触及最核心的问题。”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认为,造成看病难的原因在于医疗卫生的资源总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治疗要求。
“医疗卫生体制机制不完善,这里指的是医院管理上仍存在较大漏洞,也是导致看病难的原因之一。”郭凡礼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
医疗资源分配的不均导致了大型公立医院的人满为患,要想解决看病贵、看病难,首要问题是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促其“回归公益性”。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卫生经济学教授李玲认为,公立医院改革需要完善考虑解决医务人员的工资待遇问题及用人、激励分配制度。
在将公立医院拉回公益性轨道的同时,还须加快社会资本办医的步伐,方能对症下药,平衡病患人群及医疗资源的分配,进而解决看病难、看病贵。
社会资本办医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营利性医疗机构;一种是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非营利性机构在税收政策、土地拨付上享有一定的优惠,但在盈利以后,投资人不能自行将其以收入的形式分配掉,而必须统筹应用于医院服务、综合发展、机构建设等。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卫生经济与管理学系主任刘国恩直言,对于投资人来说,这恐怕并不是一个最佳的利益诉求。而若是兴办营利性医疗机构,虽然盈利以后投资人能够以收入形式自行分配,但在初期,却要在税收、土地等方面承担明显高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费用。
“投资人要想获取合理的经济回报,必须在投资前做好综合、科学的评估。建立起可行的收费标准,稳定客户人群,优化经营方式与管理模式,才能‘可持续发展’,并获得可观的经济回报。”刘国恩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
要想彻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另一个绕不开的问题就是医药。
李玲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我国的制药产业存在问题,面临小、乱、差的恶性竞争环境。我国要打破目前医药产业不健康的利益链,相关部委应尽快出台健康的医药产业政策,淘汰掉没有能力做研发,处于低端恶性竞争徘徊的药厂,提升产业集中度。
李玲表示,目前我国的药品流通领域药价虚高十分厉害,还有很大的可控空间,以直接关乎药品流通招标采购、即将出台的基本药物制度为例,单纯扩建药品目录、搞基药其实空间不是太大。
她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国家政策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在新的基药目录调整、完善后,建议由国家来买单,即定点生产、集中配送、基本免费使用。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