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三峡移民的“收入梦”:分股权 再就业 创财富

    2013-03-04 01:16

    在享受经济增长带来的红利的同时,我国的收入差距也在拉大,折射出了收入分配改革的紧迫性。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孙嘉夏 实习记者 李彪 发自重庆 北京    

    专家访谈

    避免收入“被增长”政策需向底层倾斜

    每经实习记者 李彪 发自北京

    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速保持着较快增长,数据显示,1979年~2011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年均增速达到7.4%。

    然而,数字上的较快增长,与人们的实际感受似有偏差,一时间“收入被增长”、“只感到通胀,没感到增长”等成为网络上热议的话题。

    为什么很多人感觉收入 “被增长”?如何将收入增长真正落到实处?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了多年从事该领域研究的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夏学銮。

    溯源:高收入人群拉高增幅

    《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的增长幅度处于怎样的水平?

    夏学銮:首先对企业退休职工来说,目前,在领取基本养老金的退休职工群体中,大部分是上世纪50、60年代参加工作的人,与后来参加工作的人相比,这个年代的人属于低收入人群。但是,我国企业职工的基本养老金已经实现了9连涨,使得他们的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还有就是事业单位的退休养老金,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上涨过2次。另外,在职职工收入的提高步伐也差不多是在同步进行,政府多次提高各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就是具体的表现。

    我觉得国家在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

    NBD:从您所列举的几个方面来看,我国居民收入一直在不断提高。但是,社会上却出现了收入“被增长”的说法,您能分析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吗?

    夏学銮:社会出现收入 “被增长”的情况,实际上是网友的一种调侃,之所以会产生“被增长”的感觉,是因为增长的工资幅度没有物价提高的幅度大。举个例子,可能是工资上涨了10元钱,而物价上涨导致的支出增长甚至超过10元钱,这样就感觉不到增长。

    在涨工资方面,是高收入人群上涨得多一点,低收入人群上涨得少一点,从表面上看,工资上涨的力度很大,但是一般低收入人群感觉不到。比如说一个人涨1元钱,另一个人涨99元钱,算成平均涨幅是50元钱,这对于上涨1元钱的人来说,就会产生“被增长”的感觉。

    解法:注重更有价值的个体增长

    NBD:最能感受到收入 “被增长”的主要是哪些人群呢?

    夏学銮:从近几年来看,一些“垄断”行业工资增长要相对多一点、快一点,一般的工薪人群,特别是服务业涨得就相对慢点,而农民工工资上涨速度就更慢了。

    NBD: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您认为如何使增长落到实处?如何避免再次陷入“被增长”问题?

    夏学銮:一些业界专家在相关研讨会上就曾提出,我们的收入倍增应该是个体的翻倍,例如个体工资由100元涨到200元,而不是总体工资由1万亿元涨到2万亿元。如果要想收入倍增落到实处,就要按照个体来计算,这样的翻倍才有意义,要不然就可能出现收入“被增长”的情况。

    在我们国家的收入分配改革中,急切需要的是把低收入人群的收入进行提高,这是最主要的任务,在当前来说,这个群体也是最大的。

    NBD:实现个体收入倍增的难点在哪?

    夏学銮:个体计算会很麻烦,实现个体收入倍增操作起来有很大的困难,但是我们可以对个体工资进行归类,将工资划分为几个等级,进行范畴化,这样的话也更容易操作。

    同时,不能对收入倍增进行机械性理解,对于低工资的群体,进行收入的倍增、3倍增长都可以,低工资群体要多增,高工资群体则可以是半倍增。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相对于国有企业来说,一些小的民营企业职工涨工资可能更难,国有企业职工工资增长情况好控制,民企更多只能看公司效益。如果要真正实现个体收入的倍增,则需要对中小型民企进行一些政策上的倾斜。

    评论

    破解“收入差距过大”应完善分配基础性制度

    ◎庹国柱 (首都经贸大学农村保险研究所所长)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已经成功脱掉了贫穷、落后的“旧帽子”,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2011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达到了5432美元,正在向中等发达国家迈进。

    但是,值得警惕的是,在享受经济增长带来的红利的同时,我国的收入差距也在拉大,折射出了收入分配改革的紧迫性。

    收入分配改革可谓涉及每一个群体的利益,其复杂性不言而喻。因此,收入分配改革方案近10年未能出台,真正原因在于利益博弈激烈。早在2004年,国家发改委、人社部、财政部等部门,就共同启动了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的起草工作,并在数年间多次上报、修改。随后几年,就有多次关于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出台的民间预测时间表,最终都破灭。

    今年2月初,国务院正式批转了《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要求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初次分配要注重效率,创造机会公平的竞争环境,维护劳动收入的主体地位;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缩小收入差距。

    无论是一次分配还是再分配,要想突破利益关系掣肘,需要加强完善收入分配的一些基础性制度,才能有效解决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

    首先,建立完善的收入登记制度,解决灰色收入问题。当前,我国居民的个人收入记录和统计体系依旧不健全,税务部门难以掌握到居民的实际收入情况,这将给灰色收入留有巨大的生存空间,由于其数额巨大,严重制约了税收调节在缩小收入差距中发挥的作用。为此,政府应该规范现金管理制度,实施强有力的收入监督和惩处机制,使居民收入更加阳光化,提高税收在收入分配中的调节作用。

    其次,进一步加强权力监督,遏制“寻租”现象的出现。避免“权钱交易”,阻碍收入分配改革的推进和落实。

    最后,提高劳动者的话语权,建立劳动报酬的相关协商机制。在劳动者求职过程中,由于缺少可靠的工会作为支撑,劳动者在争取薪酬待遇、个人利益等方面,一旦与所在企业发生对抗,往往处于弱势地位,这将不利于劳动者积极争取自己的应有权益。应该建立起一种相对完善的工会制度,建立提高劳动者报酬、促进劳动报酬合理增长的劳动报酬协商机制。

    每年有大量属于农民的土地被低价征用,然后由政府转手高价出让给开发商,开发商再通过房地产开发赚取巨额利润。在这个利益链里,农民只能获得5%~10%的土地收益。所以,破解这个难题,必须大幅度提高农民在土地交易中的收入,既能真正解决房价居高不下的问题,也是在一次分配中体现公平的重要途径。因为这个题目中涉及数以亿计的需要大大提高收入的农民。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老法师看盘:诡异的周阳线

    下一篇

    调控再度升级 “国五条”止沸楼市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