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年在城市打工的他们是没有能力也没有想过要在当地买房定居的,他们的下一代,只有一两岁两三岁,就开始成了留守儿童。
农村的新生活
我的家乡位于四川省东北部的一个小乡村,所在的县城坐落在大巴山脚下,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高中毕业以后,五六年的时间里,县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每年过年回家,目睹了我们小镇的变化,因为相传很久以前,镇口有几棵参天大柏树,所以取名叫柏树镇。本来叫柏树乡,前几年撤乡并镇的时候才升级为镇的。
与四川以及中西部很多省份一样,整个柏树剩余的农村劳动力都外出务工了,去向大多是广东、福建、海南、北京、天津等省市,就近在成都重庆等地打工的只占很小的比例。
我们家所在的村距离镇上有5公里左右的距离,几年前就已经铺了水泥路,但是路面只有三米宽,在家务农的每家都有摩托车,出行方便了许多。过年的时候,在外务工的人赚了钱,都开着小轿车回来,看车牌,有海南的,广西的,还有成都的。
80后的一代在外务工的被称为“新生代农民工”,他们渐渐成为了家庭里赚钱的主力。除个别的受过大专教育以外,大多只有初中学历,他们选择的多是建筑、车辆维修、电子工厂等行业,工作比较辛苦。有两个大专毕业生,毕业后去工厂里做了主管,算是初级的管理层,工资待遇也比较高,其中一名在深圳某电子工厂(类似于富士康)的,月薪能达到5000。
老一代的农民工赚得更多,但从事的工作要辛苦得多,一般是在建筑工地,要么承包小项目,要么懂得一些技术,最差的是做小工,每月至少也有三四千。
留在农村种田的也有,由于地形是丘陵,田地多远而偏,村里的田地被几户人家种着,太远的条件太差的被抛荒,听村里的老人们说,前些年大家都在家的时候,土地不够种,田间小路,荒山的边边角角都是被挖来种了粮食的,在背阴的沟里,撒几颗绿豆,也算是庄稼。每年到了插秧蓄水的季节,从堰塘里面引水灌溉,由于田是梯田,水流要经过别人家的田,经常有把别人家的沟堵了给自己田浇水的事情,由此引发的风波不断,以家族为单位斗殴的事件很多,在我六七岁的时候都有发生,至今还记忆犹新。穷山恶水多刁民,这句话可以说是当时家乡的真实写照。
如今的田地虽荒芜,几个种粮大户每年还是能收几万斤粮食。外出务工的,每户每年可以领到将近一千块的粮食直补款。比起前些年的交租纳粮,真是好多了。
今年八十七岁的爷爷常说,现在的社会好啊,以后会越来越好的。
镇街的变化
村里搬家去镇上,去市里面住的人家有好几家,他们真正地成为了城镇人口,摆脱了农村。柏树镇的街道越来越长,东南西北向各个方向延伸着,新修的楼房一栋栋地矗立起来,被夹在中间的街道显得局促而狭窄。镇上的房子不是像城市里面按平方卖的,一般是一套房子搭上一个店铺,加起来二十万左右,靠近镇中心的位置将近三十万,偏一些的地方十七八万就可以。今年回家看到,两三年前的农贸市场已经十分热闹,在新修的车站旁边又划了一块地,准备建第二个农贸市场。镇上以前是没有车站的,只有一个被称为“车坝”的较宽敞的地方停车。新修的车站将配备候车室等,但今年仍没看到它的雏形。
乡镇上的房地产开发模式大致有几种,一是相邻的几家把原有的老房子拆了,合伙建一栋房,然后出售,各家按照原有土地面积以及出资等,均摊售房所得,另一种是开发商人买下一块原有的地,然后建房出售。在车站那块平地上建起一排六层高的楼房,据说就是被一个绰号叫“张百万”的人建起来的,每套房加一个铺面二十五六万。
在镇上做生意是越来越难了,服装生意更不好做,因为镇上卖的服装样式不时新,也不够高档,即使是最守旧的农村老人,身上穿的也是儿孙们从城里买回来的高档衣服。确实如此,过年走家串户发现,现在的农村人在吃穿上,都十分地讲究。
镇上稍微大型的超市仅有一家,卖的货品远称不上齐全,货物上也是蒙着薄薄的一层灰,大概有五十平方左右,就这样一家小超市,每月的净利润也有十几万。镇上寥寥可数的几家网吧,狭小而肮脏,过年时,每一家都被十几岁的中小学生挤得满满的,屏幕上全是网络游戏,里面烟雾缭绕,空气混浊。
柏树镇卫生院经过一番整修,硬件设施好了不少,而主治医生和护士加起来就十来人,我陪妈妈去看病,需要做一个检查,拍片只有X光,没有核磁共振成像仪,医生解释说,那个仪器很贵,来这里的一般的病人也负担不起检查费用。医疗器械很落后,而药房里的药业十分缺乏。
由于80后90后以至00后的小孩越来越少,各村的小学都撤并了,幼儿园和小学五六年级全都到镇上上学,小学生五年级开始住校。镇上唯一的一所中学华英中学生源也越来越少,一个年级一百四五十个,从初一到初二初三,越往上,学生人数就越少,许多学生中途退学或因为违反纪律被开除。如今华英中学毕业能直接考上县重点高中的越来越少了。我的表弟初三毕业以后没考上重点高中,于是到另外一个镇的初中复读了。
几点思考
8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也是常年在外,每年过年回一次家,而到结婚年龄的他们通常在镇上买了房或者在老家建了新楼房,而一年四季,守着空荡荡的房子住着的仍然是老父母。能够在镇上找到事情做,养家糊口的只占很小一部分,长年在城市打工的他们是没有能力也没有想过要在当地买房定居的,他们的下一代,只有一两岁两三岁,就开始成了留守儿童。他们的生活何时能够改变?
乡镇企业发展不起来,曾经也有几个小型的农产品加工厂开起来,但不久便停产倒闭了,不能吸纳足够的剩余劳动力。
乡镇的物流零售等发展滞后,仅靠房地产对经济的带动刺激很有限,几年之后,新修的住房将很难卖出。
卫生医疗教育养老等制度设施依旧不健全,公共服务质量以及居民的生活水平很难提高。
有能力的人都想尽办法地逃离农村,去城市里定居,只是在过年的时候,带着全家大小,开车小轿车,回来扫墓,以此悼念逝去的祖辈们。这已经成为广大乡村十分普遍的现象。
可以预见,未来的五年,十年后,这种状态或许仍将持续。
松柏四季常青,柏树镇,能否如其名,能繁茂苍翠,一直哺育她的子孙后代?
赵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