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两概念股闻风逆市涨停 石墨烯技术获“突破”?

    2013-02-22 01:12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许金民    

    每经记者 许金民

    昨日,据《中国航空报》报道,中航工业航材院宣布已突破制备大尺寸、高质量石墨烯薄膜的技术难题,在铜箔表面制备出超过12英寸的石墨烯薄膜。此消息传至资本市场,引发两只概念股双双逆市涨停。

    由于中航三鑫(002163,收盘价4.21元)参股了中航新材(系中航工业航材院旗下子公司,目前在新三板挂牌),昨日午后,中航三鑫涨停。而与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正合作开展石墨烯研发及产业化的金路集团(000510,收盘价8.24元)也闻风而动尾盘冲至涨停。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深交所交易公开信息显示,参与金路集团买卖前五的均为游资;而参与中航三鑫买卖前五的则有机构,且排在首位,但是卖出首位,卖出金额高达1989.72万元,几乎为买入前三金额总和。

    分析人士认为,机构顺势大举甩卖只是蹊跷之一,蹊跷之二在于,另外两只石墨烯概念股中国宝安(000009,收盘价9.20元)、力合股份(000532,收盘价9.03元)并未跟随上涨,昨日前者下跌1.08%,后者平盘报收。资料显示,中国宝安旗下的贝特瑞号称已能制备单层和多层石墨烯混合物。

    那么,中航工业航材院宣称的技术难题是否真的被突破了呢?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今年1月,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亦曾宣布,该院已经成功制备出国内首片15英寸的单层石墨烯;另外,韩国三星集团以及日本的Itrix分别在2010年、2012年宣布,已制作出30英寸石墨烯片以及石墨烯薄膜,但至今尚未产业化。

    对此,一位从事石墨烯行业研究多年的人士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实验室制备大尺寸石墨烯并不难,难在产业化。如果有一天能够工业化连续生产,且质量好、成本低,那才是真正的革命。”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金价低迷收盘破1600美元 黄金股全线飘绿

    下一篇

    地方政府融资冲动 政信信托谋“变形”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