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曲子:M2和GDP数据纠结增加未来决策风险

    2013-02-07 00:47

    每经编辑 曲子    

    ◎曲子

    每年年初公布的经济数据中,金融数据中最被关注和热议的是,M2和信贷投放量变化。信贷数据开始被淡化,M2越来越被热议和担忧,但人民银行早已升级更关注社会融资总量变化了。

    这个新社会融资金融数据指标,类似美国被称为M3的一个货币指标。自1993年,美联储即“弃用”M2改用M3数据作为货币政策目标的做法,因为M2和经济最终指标:通胀、GDP等,无法证实它们之间的相关程度。

    截至2012年末,中国M2余额达到人民币97.42万亿元,位于世界之首。中国货币供应总量(M2余额)接近全球货币供应总量的1/4,是美国的1.5倍,比整个欧元区的货币供应量还要高。

    比较流行的解释是,中国经济货币化进程仍未完成。最新颖的解释来自付勇博士,他认为,“M2世界第一,高储蓄是主因”。目前中国97万亿的M2中,单位存款和居民储蓄存款超过60万亿元,其他存款和活期存款有30万多亿元,真正流通中的现金只有5万多亿。

    但质疑仍然有力、有理。其一,去年GDP同比增长7.8%而M2是13.8%,相差6个百分点如何做出解释?其二,CPI十年来一直居高难下,更重要的是,房价并未计入CPI,如果计入CPI数据,恐怕会像国粹“脸谱”中黑脸包公变白脸曹操一样。

    通胀+房价飞涨+利率管制组合,是一种现代金融隐形分配方式:损不足奉有余。《老子》说,这是人之道。《圣经》也有“凡有的,还要加给他;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现代货币和金融存在类似作用。中国房价对10%人群来说不高而且买了多套,对余者一套也可望难即。

    媒体和学者对M2坚持不懈的质疑和追问,来源于国内生活的人们,尤其是低收入人群很想知道它会对未来的物价和资产价格产生何种影响?而过去的通胀和房价上涨让他们恐惧未来。而学者更想知道M2未来增量会不会一如既往,以及存量是“加面”还是“抽水”。

    质疑和追问的终极目标:那是我们的未来!

    让人纠结的不仅是M2,也包括GDP数据。年初公布的GDP51.9万亿元,并未引起更多关注。而地方GDP数据出台却引起了异议。地方GDP相加之后超出国家统计局数据达5.76万亿。据统计,2009年超出数据为2.68万亿、2010年超出数据为3.2万亿、2011年超出数据为4.6万亿。

    普遍认为地方统计数据改变了数学逻辑,让“1+1”不再等于2而是大于2了。但这种看法掩盖了国家统计局数据模糊性。事实上,每年的GDP数据经修正后总是向上调整的。而经济普查数据还会更大幅度向上修正。

    战争强调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这是常识。现在军事中,电子侦察机、预警机成为赢得战争的关键。这是现代军事常识。在全球经济竞争中,“知己知彼”更加重要。

    从每个中国人都可从切身体会和观察中可知,中国存在现金交易和偷漏税现象,这可认定国家统计局GDP数据小于实际。两个模糊不清的官方数据对比,不能证明数学逻辑被地方政府改变了。

    去年3月份之前,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认为,中国经济数据造假问题将误导西方国家政府和金融界做出错误的决策风险。去年8月份,《中国经营报》报道,“国家统计局急查地方数据,严防‘决策风险’”。

    任何科学决策都必须建立在真实数据之上的,这更是常识。

    因此,当务之急恐怕需要进行一次彻底的经济大普查,重点是GDP真实数据、国有资产和房地产市场的体量。虚假的和不真实的经济数据,会使得任何决策都有可能遭遇难以挽回的风险。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广州:020-89660257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蛇年投资的好消息与坏消息

    下一篇

    政信信托禁而不止 “463号文”诸多悬疑待解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