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中海发展大秀财技 会计手段增利11亿

    2013-02-04 01:13

    每经编辑 每经实习记者 皇甫嘉 何炳辉    

    每经实习记者 皇甫嘉 何炳辉

    2012年前三季度巨亏超4亿的中海发展(600026,收盘价4.85元),利用会计手段书写了一出扭亏传奇——4个月后,中海发展业绩预告显示,去年公司净利润为0~5000万元。这意味着,公司去年四季度单季至少盈利4.06亿元,最高盈利则可能达到4.56亿元。

    事实上,《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为保证2012年全年业绩,中海发展自2012年年初便开始未雨绸缪,先是在3月份延长船舶使用年限,此举增加了近6亿元的利润;到了10月份,终止确认子公司递延所得税负债,冲减2012年7至9月所得税费用3.5亿元;随后又在年末变更会计政策,实现了1.5亿元的房地产账面增值,三项合计11亿元。如果没有运用这些会计手段,公司巨亏将无法避免。

    2012年初“未雨绸缪”/

    中海发展2012年惊险盈利,公司此前的“深谋远虑”居功至伟。

    2012年3月,中海发展宣布,“鉴于近年来新造船的建造中大量使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船舶的当前状况及预期经济利益发生了变化,为了提供更加可靠、相关及可比的会计信息,公司决定对船舶的预计使用年限、净残值等会计估计进行调整”。

    调整前,运输船舶使用年限为17~22年,调整后使用寿命延长至17~25年;新造船舶调整前预计使用寿命为22年,调整后全部获得25年预计使用寿命;船舶净残值调整后为470美元/轻吨,变更前只有180美元/轻吨;二手船舶按尚可使用年限确定折旧年限。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如果中海发展按原有的折旧政策执行,那么2012年全年船舶折旧费为18.69亿元,但按照新的折旧政策执行,全年船舶折旧费预计约12.74亿元,此次会计估计调整将增加当年利润总额5.96亿元。

    折旧及残值调整并未改变公司亏损窘境,于是中海发展又打起了“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主意。

    10月13日,中海发展宣布,由于对未来国际航运市场的预期,以及全资子公司中发香港的业务实际情况,在可预见的未来,既能够控制中发香港的利润分配的时间,也预期无需分配中发香港的经营积累,满足会计准则规定的不用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条件。因此,董事会批准自9月30日起终止确认中发香港该等递延所得税负债,冲减2012年7至9月所得税费用约3.5亿元,预计将导致公司7至9月税后净利润由亏损变为略有盈利。

    中海发展三季报显示,公司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8亿元,营业利润依然亏损2.7亿元,由于回拨了3.5亿元递延所得税负债,使得三季度单季度成功扭亏为盈,但前三季度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亏空仍高达4.06亿元。

    会计变更助推账面扭亏/

    由于前三季度亏损仍高达4.06亿元,中海发展不得不另寻他途“扭亏”。

    资料显示,中海发展董事会决定自2012年9月30日起将公司持股50%的四家合营公司上海时代航运有限公司、上海友好航运有限公司、广州发展航运有限公司和华海石油运销有限公司纳入合并会计报表范围。

    据了解,这4家公司2012年上半年净利润分别是54.7万元、478万元、-1251万元和692.2万元。从利润规模来看,这几家公司对于中海发展的贡献十分有限。

    进入11月,中海发展 “又生一计”,决定对旗下的投资性房地产变更会计政策。

    中海发展公告表示,由于持有的投资性房地产随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开发建设,区域内房地产价值不断提升,不利于投资者了解公司的真实情况,因此公司决定更改投资性房地产会计处理,由成本计量模式变更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自2012年11月1日起执行。这次会计政策变更,导致上述房地产价值由2.3亿元上升至3.8亿元,变出了1.5亿元利润。

    即便不考虑税收,除上述房地产带来的收益,中海发展仍有2.5亿元(4.06亿元-1.5亿元)左右的净利润来源未知。带着这一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致电公司,公司董秘办工作人员以“看年报”的解释迅速结束了此次采访。

    一位券商分析师指出,中海发展去年实现盈利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对船舶的预计使用年限、净残值等会计估计进行调整;第二是冲回公司以前年度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第三是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由成本计量模式变更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此外,由于年终很多企业要做报表,年终出口也比较多,再加上行业本身的周期性等原因,航运业去年第四季度形势也还不错,这也是公司业绩好转的原因之一。”上述分析师补充道。

    业内人士认为,虽然通过变更会计政策可以在财报上迅速增加公司的一次性收益,但实际上公司的价值主要还得依赖主营业务的发展。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广州:020-89660257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银行股牛气冲天 参股金融概念受青睐

    下一篇

    上市公司高管频辞职 人事变动藏玄机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