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有分析人士表示,尽管这对万向集团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但此交易仍存巨大风险。
每经网1月31日讯(记者 戴高城 发自上海)
美国当地时间1月28日晚,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IFUS)正式宣布,同意万向集团收购美国电池生产商A123系统公司(A123 Systems)。尽管此前,美国部分议员表示,这项交易可能会因涉及美国政府的敏感技术而被终止。
2012年12月,万向集团美国业务部门在A123系统公司的破产拍卖中,支付2.57亿美元收购A123系统公司旗下汽车电池业务以及相关资产,出价水平超过了竞争对手全球最大汽车电池生产商江森自控公司。
国内有分析人士表示,尽管这对万向集团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但此交易仍存巨大风险。
意在转型新能源
A123是美国纳米磷酸铁锂电池和系统的开发制造商,同时也是全球唯一一家从材料到系统的磷酸铁锂电池企业。A123一度是美国锂电行业的一匹黑马,在2009年获得美国能源部2.49亿美元的一笔拨款后,凭借强大的资本运作和市场推广,快速超越老牌电池企业,市值一度高达26亿美元。
尽管A123近年产能建设投资近10亿美元,每年产出数百万颗电池芯和数百吨正极材料粉体,不过该公司财务数据在2011年开始急转,2011年销售额1.58亿美元,净亏9700万美元,2012年第二季度亏损高达8300万美元,毛利率降至-44%。 雪上加霜的是,2012年年初,一场问题电池召回让A123要付出6680万美元,导致A123的股价一度下跌了71%,至47美分。
就在此时,万向集团提出了投资意向,之后经多次协商,双方于2012年8月16日签订了战略投资协议。根据协议,万向集团计划向A123提供4.65亿美元的资金,成为A123公司最大的股东,控制A123公司80%的股份,并且掌管A123在美国底特律市的两家电池工厂以及位于密歇根州安阿伯市一家工程中心。在协议签订的一周内,万向集团向A123提供了2500万美元的初始信用资金。
然而两个月后,A123突然宣布终止与万向的合作,并向法院提交了破产申请,转而投向美国江森自控公司,但随后江森自控又宣布放弃向A123提供7250万美元债务人持有资产贷款。万向方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由于万向此前投入了2500万美元,是第一债权人,即便江森自控收购,其依然要与万向坐下来谈判优先偿债,迫使江森自控不得不放弃。”
去年12月8日,万向集团在A123破产拍卖中以2.566亿美元价格击败美国江森自控和日本NEC的联合竞标,成功拍下该公司除政府及军工业务外的所有资产。接下来只要等待CIFUS批准,该交易即可完成,但同时就在美国特拉华州破产法院宣判同意万向收购A123之后,江森自控随即针对这一裁决提出上诉,并称一旦万向的收购最终不能得到CIFUS的批准,将准备随时接手A123。
江森自控之所以提出上诉,是因其并不被看好该交易会获得批准。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国会和美国战略性材料顾问委员会的部分委员甚至以“国家安全”为由,迫使CIFUS阻止该交易。
而更早前,A123获得了美国新能源政策扶持的2.49亿美元补贴,尽管这笔钱还有一半未公布,因此包括8名参议员在内的政要给财政部长盖特纳、能源部长朱棣文和其他政府高官致信:“(A123)这些资产、技术和知识产权都是通过美国纳税人的钱开发的,将其转让至外国企业是不负责任的。”
据福克斯新闻网的报道,为避免壁垒,万向集团为此成立了一家为专门收购A123的信托机构,该信托机构只针对民营业务。 而CIFUS同意该交易的另一个原因在于A123的政府和国防合同由美国的Navitas Systems公司以2.25亿美元所拍得。 尽管美国方面仍然有各种反对声音,但这笔收购最终得以完成。西南证劵分析师刘峰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这对万向来说是一个利好,万向原来就是生产汽车零部件的,它想往新能源这个方向转型,现在这个目的达到了,也由国内市场达到国际市场。一方面,有美国背景的国际市场,起点就比较高,能达到辐射其他国家市场的能力;另一方面,从美国出来的产品,一般贸易壁垒和摩擦也比较少,总的来说有利万向在国际市场的开拓。”
未来仍存巨大风险
万向集团收购美国A123公司成功后,被称赞为民营企业收购国际公司的“标志性事件”,不过仍有不少人表示对万向前景的担忧。 早前,万向美国公司总经理倪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承认,“收购本身存在较大的行业不确定性,由于汽车用锂电池的使用成本过高,市场推广困难,在三五年之内盈利都很困难”。
业内人士也表示,“中国汽车行业想直接从油动力系统跨越到纯电动车行列,无论从市场还是技术都是不成熟的”。 刘峰也表示,“到目前为止,我们看到所有新能源技术的汽车没有一家是主动推向市场的,全部是接受订单后的被动生产,这和很多因素有关,比如后续服务配套跟不上,当然,万向收购A123可以实现由劳动密集型企业向技术密集型企业的转型,作为万向的技术储备,一旦市场气候好了,其会占得先机。”
上述人士还表示,“A123本身的技术是否成熟还有待观察,另外A123的电池还涉及军用技术,有些电池既可军用也可民用,如何做出鉴定?同时专利技术的转让是否能顺利进行都会影响到万向集团最后的战略”。 对此,刘峰也认为,“在技术转移上有可能产生壁垒,就像此前的萨博收购案,企业的收购不一定全部占有其专利技术。用钱买专利技术本身存在很大问题,像我们整个行业一样,用市场换技术始终没有换来,我们收购一家企业,专利权可以另外约定的,收购这家企业,专利权不一定属于收购者,还需另行签订协议来商定这个问题,如果美国方面认为专利技术是公司另一项重要资本的话,也有可能成为双方的一个焦点问题。” 同时,“万向如何吸收这些技术,形成自主研发的技术能力并用于生产才是万向将要遇到的最大问题,另外从国际几家大车商的技术策略看,几乎没有一家把磷酸铁锂电池技术作为发展的唯一方向,也没有把它作为主流技术,万向押宝A123的这项技术也存风险”,上述行业人士称。
由于目前没有公开资料呈现此次交易的细节,包括对专利技术的规定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致电万向集团,欲了解万向集团对A123的定位、未来市场及更多技术性的细节问题,对方称,“目前可以说的以公告为主,更多细节问题暂时无法回答”。 针对目前新能源应用在国内市场的表现,刘峰表示担忧,“我们不知道新能源市场什么能够启动,这是一个巨大的风险,当然从现在城镇化发展等各种概念来看,新能源市场一定会到来,只是具体时间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