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卓志强 胡春晖
“下一个世界首富,将诞生于生物领域。”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曾作出这样的预言。而在他看来,生物领域中的生物制药产业又将最可能为人类带来革命性变化,该领域的任何突破都将为人类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013年伊始,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头戏”的《生物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终于落地。根据《规划》,2013~2015年,我国生物产业产值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到2020年,生物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2013~2015年,要在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等领域形成一批年产值超百亿元的企业。”
然而,不仅现实到梦想还有很长一段距离,生物企业们在成批走向“百亿级企业”的路上,也遇到了现实难题 。
“生物企业跟大多数新兴产业一样,处于粗放式发展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典型特点是技术分散,中小企业很多,暂时没有主导性的企业去做产业整合的工作。”昨日,接受采访的安信证券分析师罗焯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百亿级企业培育难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曾在公开场合表示,我们与生物技术强国仍有较大差距。我国生物产业基础研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5年左右,产业化的差距在15年以上,而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以生物医药领域为例,尽管最近几年一些黑马异军突起,但整体实力仍有待提升。
据第7届中国制药工业百强年会透露,在制药工业百强企业中规模在100亿元以上的有11家,50亿~100亿元的企业23家,20亿~50亿元的企业51家。
目前A股医药企业里年收入达到百亿规模的并不多,如上海医药(601607,SH)2011年实现营业收入549亿元,云南白药(000538,SZ)2011年营业收入为113亿元。
如果按照20%的预期增速要在2015年达到年产值过百亿,那么就意味着2011年的年收入要至少达到48.2亿元(记者推算)。该规划公布后受到追捧而暴涨的股票中,广州药业(600332,SH)的属于年收入较高的队列,其2011年年收入为54亿元,按照年增速20%来算,2015年的年收入达到近115亿元,可进入“百亿俱乐部”。白云山A(000522,SZ)2011年年收入为38亿元,还需多加努力,而红日药业(300026,SZ)、达安基因(002030,SZ)、博雅生物(300294,SZ)2011年的年收入分别为5.6亿元、4.6亿元、1.97亿元,到2015年距离百亿大关差距甚远。
针对《规划》提出的目标,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的西安汉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市场总监孙辉认为,“目标是大了点,但至少千呼万唤始出来,算是有个方向吧。”
不过,在数字的差距之外,百亿级企业的梦想还遭遇诸多现实难题。
九州通(600998,SH)高级政策研究员米爱国向记者分析称,第一难点就是研发,生物药,非常难,需要资金、技术、人才;其次就是销售,我国公立医院药品占75%以上市场份额,执行省级招标和顺加加价15%的差价率管制政策,禁止二次议价,所以只有建立高定价大回扣营销体系药品才好卖。即没有正常的竞争。
孙辉也补充说,医药行业科研与产业结合不够紧密,行业集中度不够,缺乏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有创新力的小企业群体。此外还面临国际化竞争愈演愈烈的局面。
“最大难点在于国内的企业格局长期以来盛行‘国企唱花旦,民企唱青衣’的模式”,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薛胜文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该模式不仅制约双方在管理体系、技术水平方面的创新性发展,也极大地阻碍我国经济的跨越式前进。因此,对市场经济体制进行改革是刺激经济发展、培育百亿级企业的首要前提。同时,体制中相关行业规范、法律法规也亟待完善,以保证体制改革、体制发展、企业转型在安全稳定的环境下进行。
与孙辉认为“目标大了点”不同,长江证券医药分析师邹朋认为,应该说20%增速的目标不是很难达到。米爱国也表示,这个目标好像不难,符合医药行业的增长速度。百亿企业不见得是难事,难在可持续性。
政府的角色不可或缺
“从长远看,我很看好生物产业。应该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的孙辉如是说道。
在这个产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政府的角色显然不可或缺。
“在医药‘十二五’规划出台这么久以后,(《生物产业发展规划》)才出来,(政府)应该是有所考虑的。”孙辉认为,这一次,政府至少给了产业一个目标,给了企业一个方向。
他并指出,在实现上述目标的过程中,政府应一方面鼓励自主创新,一方面刺激行业洗牌。具体而言,要鼓励生物科技创新,给企业创造良好环境,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及国际化发展。
对此,罗焯向记者表示,生物企业跟大多数新兴产业一样,处于粗放式发展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典型特点是技术分散,中小企业很多,暂时没有主导性的企业去做产业整合的工作。“在我国,这样的角色往往是由政府担当,但是从多晶硅、风能产业的发展来看,政府引导的新兴产业发展模式是有很大缺陷的,市场体制的技术创新缺乏,创新企业的市场扶持不够,是主要的矛盾。”
但米爱国表示,政府其实只要建立公平竞争环境就好,不需要再多扮演其他的角色。
不过,以生物医药领域为例,华宝证券一位不愿具名的医药分析师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称,“我们认为如果需要诞生一批年产值超过百亿元的企业,可能只靠企业的内生增长并不是很容易,如果有政策的支持,会比较容易达到。行业本身的发展就是不断做大,但要是地方政府能够有比较多的推动政策,比如区域企业的重组并购,生产链上下游的合并等,龙头的企业、大的企业会更快出现。”
他还称,生物医药行业本质的推动是人们对医疗保健的需求,企业并不会因为政策的出台而较大的调整自己的生产和经营。但是政策的作用还是还明显的,比如今年的疫苗类和生物类获得的补助力度是比较大的。研究新品和新药的风险比较大,但是如果这段期间国家的支持比较多,有实质的财政补助,在具体的研发项目上对企业支持,这样企业也会加大相应方面的研发力度。今年华兰生物(002007,SZ)、沃森生物(300142,SZ)都获得了比较大的支持。
“支持创新药进入医保目录的思路,将对产品突出及研发型企业有比较大的支持,因为外界总是说中国的医药是低水平的重复,但是很多时候由于风险太大,企业不敢做太多创新的研究。现在国家分担一些风险,企业也会更乐意去做。”上述不愿具名的分析师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