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中国酒魂”确立品牌信仰 山西汾酒找回“王者之路”

    2012-12-19 01:21

    历史的变化往往起源一个小小的契机。

    2009年年底,汾酒集团领导班子调整,一转眼三年过去。三年来,汾酒集团始终把品牌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平台。2010年,品牌中国给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董事长李秋喜颁发了一个奖项——2010年品牌中国十大年度人物。当时李秋喜曾讲:“这个奖不是颁给我个人的,而是颁给杏花村汾酒集团的;这个奖也不是颁给现在的汾酒集团的,而是颁给未来的汾酒集团的。这个奖是奖给了一种趋势,一个希望。”

    2009年,汾酒集团的销售收入只有30亿元左右,今年汾酒集团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已成定局。过去的三年,汾酒集团创造了发展史上发展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优、经济效益最好、职工收入最高的黄金时期,三年时间销售收入增加三倍,并继续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

    在整个白酒行业,2009年前的十年被称为“黄金的十年”,目前行业排名前几位的企业,在这十年中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汾酒集团那个十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一直在二三十亿元的水平上徘徊,汾酒也从原来“汾老大”的地位沦为了一个普通的二线品牌,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弱。正是在这个时候,新的领导班子提出了“追赶、超越、领先”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制定了2015年销售收入达百亿元的第一个战略目标。事实上,汾酒集团实现百亿元目标比计划提前了整整三年!

    为什么汾酒过去那么慢,现在这么快?是文化的原因、营销的原因,还是管理的原因、改革的原因?都是,又不全是。李秋喜认为,三年增长两倍,并且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确实不是一个自然的增长,而是有一个内在的核心因素在起作用。这个内在的核心因素,李秋喜将之称为:“汾酒新思维”。什么是汾酒新思维?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确立中国酒魂信仰体系,实行信仰管理。前者是基于理念层面的,后者则是把理念转变为行动,转变为成果。

    那么什么是中国酒魂信仰体系?2009年的时候,汾酒已经与白酒一线品牌拉开了很大的距离,大部分汾酒员工已经没有奋起直追的劲头。俗话说,“哀莫大于心死”。如果不把汾酒人的干劲儿调动起来,汾酒是没有希望的。另一方面,大家都说汾酒历史悠久,悠久到什么程度?都说汾酒底蕴深厚,深厚到什么程度?到底什么是汾酒的独特价值?大家都说不来,这个问题历史上就一直没有明确过。于是汾酒人就从回答“什么是汾酒”这个问题入手,寻找汾酒失落的价值。经过几个月的奋战,翻阅了5000多万字的各种史料及考古资料,终于理出了一个基本的脉络。史料及考古成果证明,杏花村汾酒的酿造史为6000年,而且跟中华文明一样,6000年从来没有中断过。从1500年前,杏花村汾清酒成为国家名酒、宫廷御酒,之后的唐、宋、元、明、清,杏花村代代有名酒,越来越辉煌。800年前,杏花村首创清香型白酒,并且随着晋商的脚步,把杏花村白酒技艺传播到了当时的20多个地区,奠定了中国白酒的基本格局。6000年的酿造史,1500年的名酒史,中国白酒的祖师爷,一直到今天仍然是蝉联五届国家名酒的卓越品牌。这样的品牌,可以称得上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品牌之一!于是,集团在历史上第一次明确了汾酒文化的独特定位。这个定位用四句话总结:“汾酒是中国白酒产业的奠基者,是传承中国白酒文化的火炬手,是中国白酒酿造技艺的教科书,是见证中国白酒发展历史的活化石。”如果用三个词来概括,叫做“国酒之源、清香之祖、文化之根”。最后凝聚成一个词,就是“中国酒魂”。

    中国酒魂,既是汾酒的文化定位,也是汾酒集团的品牌信仰。只有确立了这样的品牌信仰,汾酒才能走出平庸,走向卓越。就这样,汾酒集团在中国酒魂定位的基础上,确立了一个“中国酒魂信仰体系”,提出了销售收入100亿元、200亿元两个中期目标,并提出要把汾酒打造为世界第一文化名酒、竹叶青酒成为世界第一养生名酒的长远目标,最终要把汾酒集团建设成为一个“报国、诚信、创新、开放”的,基业长青的跨国、跨文化酒业集团。

    中国酒魂信仰体系,是汾酒新思维的起点和归宿。确立了中国酒魂信仰体系,确立了汾酒的品牌信仰,回答了“什么是汾酒”、“汾酒的未来应该是什么”这两个命题。

    那么如何从现实走向未来,如何让梦想照进现实?“怎么做汾酒”?汾酒集团掌门人李秋喜认为,那就要实施信仰管理,信仰管理的核心就是要突出:承担社会责任,推广诚信文化,这也就是汾酒新思维的境界。

    品牌,让企业赢得更多尊敬。汾酒的“中国酒魂品牌信仰”,让中国知名的民族品牌山西杏花村汾酒、竹叶青酒越来越多地赢得全世界消费者的尊重。

    “只要找到了路,就不怕路远”。可以这样说,汾酒新思维,代表汾酒集团已经找到了自己的王者归来之路!

    “订悦2013”—— 《每日经济新闻》大征订活动,订报有礼。http://www.nbd.com.cn/corp/2013dingyue/index.html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再签16个项目 成都在京沪深引资超420亿

    下一篇

    国土部三招控“地王”力稳住宅用地供应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