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胡健 实习生 杨瑞
连续3年耕地面积均在18亿亩以上———2011年土地变更数据的公布为完成“十二五”期末的“保耕”目标服下了定心丸。
昨日(12月13日),国土资源部网站发布2011年度全国土地变更调查数据,截至2011年12月31日,全国耕地保有量为18.2476亿亩。
数据显示,2011年度,全国耕地减少532.7万亩,其中建设占用耕地485万亩,灾毁耕地33.5万亩,生态退耕14.2万亩;同期耕地增加483.7万亩,增减相抵,耕地面积净减少49万亩。
业内人士认为,2009、2010、2011年连续3年全国耕地面积保持在18.24亿亩以上,2011年度耕地净减少49万亩,耕地净减少的势头得到了控制,这表明国家“十二五”期末实现18.18亿亩耕地保有量的目标得到有效保障。
尽管在当前看来,全国耕地总量基本保持稳定,但在东部沿海地区或面积较小的直辖市等地,却面临着耕地后备资源已近枯竭的困境。此外,随着“十二五”规划实施的不断推进,并积极应对国外金融危机,各地纷纷大规模兴起的投资建设也进一步扩大了用地需求,使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针对诸如耕地后备资源短缺地区的困境,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建议,这些地区应当积极实现集约用地,以更多地保证耕地资源,让单位面积的土地里承担更多的产业和人口。
“将平房改成楼房,增强企业的投资强度,实现更高的企业利润,发挥每一寸土地更高的利用价值,保证耕地面积,保证粮食生产。”肖金成说道。
变更调查显示,2011年度全国未批先建面积172.5万亩,数量较上年下降30.3万亩,占新增建设用地的比例由上一年度的19.0%下降到17.1%。但随着城市和重点工程违法用地数量的下降,村镇建设用地未批先建问题依然凸显。
在我国农村常住人口持续减少同时,农村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持续扩张,这表明我国城乡二元化格局特别是城镇化模式,一定程度上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