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11月包括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资产支持票据等券种在内的信用债发行规模为3.45万亿,与去年同期2.11万亿规模相比,同比猛增77%。
连续五个月高歌猛进式的扩容之后,信用债发行量终破3万亿大关。上证报资讯统计显示,前11月包括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资产支持票据等券种在内的信用债发行规模为3.45万亿,与去年同期2.11万亿规模相比,同比猛增77%。随着利率市场化以及直、间接融资转换的持续深入,以信用债为代表的其他社会融资方式正在快速发展。
平台债成“中流砥柱”
数据显示,今年11月信用债累计发行3757.72亿元,在10月3150亿元较高的基数上,继续大幅增长。随着该数据的继续攀高,信用债发行已经连续五个月保持在2000亿元以上,全年发行量也突破3万亿大关。
从发行结构看,中票及短融发行规模最大,而企业债及公司债扩容速度最快。事实上,今年初经济增速放缓、政策转向维稳后,信用债发行量一直屡创新高。
3月份以来政策出现定向放松之后,发改委全面放开了企业债发行审批门槛,地市及区县级平台蜂拥而至,城投类企业债发行量不断创新高。前11月,企业债合计已发行425只,发行规模达5713.53亿元,无论发行数量还是融资量均达到了去年的两倍多。
中期票据及短融方面,上半年主管上述两品种的银行间交易商协会也向地方平台敞开大门,使得融资平台企业发行中长期债券的意愿加强,导致中票净增量大幅增加。上述券种前11月发行量分别为7384.28亿及9592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上涨43.06%、46.71%。
年内股票市场长时间低迷,一级市场融资一蹶不振,不少上市公司融资也“弃股投债”。截至11月底,公司债发行量为2353.53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一倍,并取代股票成为上市公司的首要融资工具。
上述券种的同步扩容已经大幅改变社会融资结构。数据显示,社会融资总量新增人民币贷款累计占比已从1月份的75.67%下降到10月份的55.51%;企业债券融资累计占比则在不断上升,由1月份的4.53%上升至10月份的14.29%,且达到了自社会融资规模数据公布以来的最高水平。
信用债分化加剧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供给量大幅增加,但市场压力并未随之走高。在资金面中性偏松、通胀保持平稳、监管放松的背景下,二级市场对信用债的配置需求也相应提高,各类机构债券需求持续升温。
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商业银行、保险机构新增债券投资额分别为1.18万亿、1893亿元,投资增速均在缓慢回升。公募基金方面由于年内股市持续低迷,在避险需求推动下基金大类资产配置继续向债券类产品迁移。另外在利率市场化继续深化的背景下,理财产品上升数量也保持较快步伐。前10月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保持在月均2000只左右的频率,整体呈现高速增长势头,券商理财产品的份额也基本保持平稳。
业内人士认为,伴随未来发债量逐步增加,债券信用资质正在出现分化,“泥沙俱下”的发行现状也将对投资人甄别券种、识别风险的能力形成考验。
“直观上看,发债主体的资质下降并不明显,但考虑到评级机构多次上调发债主体的信用等级这一因素的话,发债主体的资质下降情况实际还是比较严重的。”招商证券认为,未来债市的扩容必然导致发债主体信用资质的进一步下降,这一因素将在中长期引起信用利差中枢的趋势性上移。
在华安基金固定收益研究员石雨欣看来,随着信用债市场的逐步发展与壮大,信用债利率及利差的分化正在逐步显现。在考察信用风险程度高低时,除了考虑信用等级的高低,还应充分考虑发债主体所在行业的波动性以及公司自身的特性。
“目前债券市场的信用等级主要是AAA级、AA+级、AA级、AA-级四个等级为主,而现在信用债市场发行主体已经上千家,仅用信用等级来衡量信用债的利率及利差显得不足。”她表示,同一等级下不同行业的经营状况可能相差甚远,不同行业在相同经济周期内的表现也有所差异,信用债等级分化时代已然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