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借道基金专户平台投资股指期货可以自由享受100%的股票仓位,但是在具体合作中,私募公募的磨合并不顺利。
私募借道基金专户平台投资股指期货可以自由享受100%的股票仓位,但是在具体合作中,私募公募的磨合并不顺利。
一位从事高频交易的私募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跟一家公募专户合作的产品经过半年磨合,终于进入发行阶段。”记者了解到,该私募看重的是公募专户可以100%参与股指期货的灵活性,而在信托平台只能参与20%;其次是单只股票仓位理论上可达到100%。
之所以要磨合半年之久,主要是私募对公募平台还有点“水土不服”。对私募来说,其投资策略和具体量化模型作为商业机密不能让公募机构知晓,同时公募提供的操作系统又须匹配该私募的高频交易模型,双方就此磨合数月。
问题的症结在于,目前公募专户平台不能将投资管理职责委托给私募投资顾问,即操作终端不能交给私募,因为这会带来一系列问题,比如合规风险、反向交易等,而间接操作无法做到高频交易。在这样的情况下,目前只能采取折中的办法,即私募派操盘人员进驻公募公司。
事实上,不少通过公募专户发行产品的私募机构只能用电话、邮件、传真等方式,通过公募的交易系统间接下单。一位私募告诉记者:“不能直接下单,如何保障公募交易员收到投资指令后不会先自己买入,然后用私募资金抬轿子?”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公募专户作通道业务首先强调的是风险控制,一些公募机构也因担心未知风险而舍弃与一些私募合作,比如优先级产品的兑付问题。如果一只结构化产品的存续期为两年,而投资的上市公司股票停牌且时间超过两年,产品到期时该股票仍然处于停牌中,那么优先级资金兑付就成了问题。
若选择产品延期,那么股票开盘后连续无量跌停,甚至产品净值跌破清盘线后,资金追加不到位的风险谁来承担?如果约定股票开牌后就清仓,那么假如之后股票连续涨停,停盘时间的资金成本和流动性溢价怎么解决?
一只股票型私募产品成功发行之前,往往要经过基金公司和优先资金提供方两道风控,在这样的担心下,相关风控部门很难将仅仅是通道业务的私募产品仓位放宽至100%。比如某家公募基金就把杠杆比率在1:2的结构化股票产品的单只股票持仓上限定为33%,持仓接近上限之前要报备,以保证即使产品到期后如股票停牌,其优先级资金也能及时兑付。
不过私募通过公募专户发行仍有巨大空间,一方面通过民间配资发行杠杆比例在1:2以及1:3的股票型结构化产品,其融资成本往往要到12%以上,而通过公募专户平台大约在8%左右。巨大利润空间为产品创新提供了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