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李东亮
编者按:创新动力之下,国内券商如何打破现有业务格局和盈利模式?如何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特别是在经济周期的影响之下,如何提高抗风险能力,是当下证券行业持续关注的话题。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投行的发展经验或可为国内券商提供有力借鉴。新10年,新券业,中国证券业可望在多个领域绘就创新图谱。
证券时报记者 李东亮
经过上百年发展,美国投行业已经形成比较稳定的竞争格局,呈现出大型全能投行、专业化精品投行、区域性小型投行的金字塔结构,与我国目前高度同质化经营的证券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我国证券业未来竞争格局的形成将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美国全能投行特色鲜明
据业内人士介绍,美国大型全能投行拥有较为齐全的证券业务线,设置了复杂的组织架构,雇佣众多的专业人才,并构建了为客户提供综合服务的业务链。不过,这些全能投行能够在竞争中发展壮大,并取得令世界侧目的成就,仅凭借业务线的大而全显然是不可能的。
实际上,全能投行大都具有鲜明的经营特色和优势业务,或是机构业务导向,或是财富管理业务导向。这种经营特色的形成是由差异化竞争决定的,任何一家机构都无法在所有业务中占据领先地位。
摩根士丹利业务几乎无所不包,如投资银行业务;对股票、固定收益证券、外汇、商品和衍生品进行做市和自营交易;面向个人和中小机构客户提供全面财富管理服务;提供股权、固定收益和另类投资等产品类别的资产管理服务。
而高盛集团的业务则包括了投资银行、机构客户服务、直接投资与借贷投资管理四个业务线,其中包括了股票承销、债券承销、财务顾问;股票交易、权益证券投资;借贷资产管理费等。
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之间已形成了差异化竞争,如投资银行业务、做市和自营交易业务为摩根士丹利贡献了大部分收入和利润,而高盛集团的业务收入主要由机构客户服务贡献。
更多投行致力专业化经营
相对于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在全世界呼风唤雨的全能投行,更多投行选择了走专业化和特色经营的路线。如拉扎德、嘉信理财、富达投资集团和黑石集团等专业化精品投行也在各自经营的领域形成了独特竞争力。
拉扎德成立于1848年,拉扎德只有财务顾问和资产管理两项业务,盈利模式均为轻财务资本、重人力资本的服务性收入模式。该公司的专业定位使其收入规模无法与高盛等全能投行相提并论,近年来其收入基本维持在10亿美元左右,但公司的并购重组咨询顾问业务丝毫不逊于高盛等大型投行,鲜明的企业文化和卓越的市场口碑吸引了大批顶尖投行家的加盟。
嘉信理财成立于1971年,是世界上最大的经纪商之一。截至2010年,嘉信理财拥有超过810万个活跃经纪账户,管理资产总额逾1.65万亿美元。2011年嘉信理财的营业收入高达46亿美元。
富达投资集团成立于1946年,从共同基金管理业务起步,现已发展成为一个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公司,向客户提供包括基金管理、信托以及全球经纪服务在内的全面服务。富达集团为全球1200多万位投资者管理的资产高达1万亿美元,占美国共同基金份额的1/8。
黑石集团成立于1985年,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管理资产规模达1900亿美元,人均创利能力远超高盛等大型投行。
业内人士认为,正是这种金字塔结构,使得美国投行业大、中、小型投行均能存活得很好,并形成了差异化的竞争力,为美国实体经济的融资和居民理财贡献了中坚力量。
国内证券业的寡头猜想
公开数据显示,美国纽交所拥有300多家会员证券公司,但全美经营证券业务的公司超过5000家,是我国证券公司数量的50多倍,公司数目众多,但仍然存活得很好。不过,以资本和收入的集中度分析看,前300家投行的收入占全行业的96%;纽交所会员300家会员公司中,前10家公司占行业总收入比重为55%、占行业净资本比重为57%。可见,美国投行业已形成寡头垄断的格局,而我国证券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有可能形成寡头垄断的格局,而不是目前的大而不强和小而不弱的格局。
业内人士指出,这种改变将体现两个方面。一方面,金融创新将推动我国证券行业的收入“蛋糕”快速变大,可以容纳更多券商,我国券商数量可能会大大增加;另一方面,某些证券业务的特性决定了少数机构将分食到更多蛋糕,行业只能容纳下少数大型全能投行。
可以预见的是,我国证券行业的收入和资本集中度明显提高,大型全能投行资本实力雄厚、业务线齐全,将高度倚重机构业务,再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和能力范围兼顾其他业务,形成多元化业务基础上的经营特色(如高盛);其他机构将朝着专业化和区域化的方向发展,形成大量可能以投资银行、财富管理等收费类业务为主的规模不大但能力很强的精品机构(如拉扎德),以及在某些地域尤其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具有明显优势的区域霸主(如雄踞美国东南部的摩根·基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