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戴榆
日前,华东师范大学与中国工程院《中国工程科学》杂志社联合举办的“2020年后的上海海洋新城和深水新港”高层论坛上,专家们提出“建设海洋新城、再造上海第二个‘浦东’”与“建设上海深水新港、再造第二个‘上海港’的构想”。
有专家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对港口需求的增加、周边港口的日益崛起、以及船舶的日趋大型化,上海港自身的自然条件约束日益显现,在横沙建设深水新港是破解上述难题的途径之一。
不过,上海某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如今上海港还“吃不饱”,现在看还为时尚早,且该构思会破坏整个崇明三岛(崇明岛、长兴岛、横沙岛)的地位。某港口企业高管也认为,该构想仅在研讨阶段,很多事情还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12月1日的“2020年后的上海海洋新城和深水新港”论坛中提出,上海未来的发展中,土地、能源、水资源等自然资源的供给约束,已经成为影响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特别是有限的土地供给,成为上海未来发展的重要瓶颈。
“2011年上海常住人口为2347万人,预计至2020年将突破3000万人,需要新增土地用量43-75 万亩”,与会专家在论坛中指出,“不断淤涨的滩涂不但给这个城市带来了土地和岸线,更给这个城市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的发展生机。”
专家们认为,借鉴历史发展经验,利用地处长江口的横沙岛进行滩涂围垦,以扩大城市发展空间,构建上海海洋新城,创造上海第二个“浦东”,是保持上海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新路径。
与此同时,研讨会上专家们还提出根据中央的要求,上海在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航运中心,为应对将来港口可能带来的压力,建设上海深水新港、再造第二个“上海港”的构想。
“这几年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上海港的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已经双双位居世界第一”,专家在研讨会中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对港口需求的增加、周边港口的日益崛起、以及船舶的日趋大型化,上海港自身的自然条件约束日益显现,正面临着空前的挑战:缺乏超深水航道及码头、现有上海市域内的深水岸线资源已近用完,长江口、杭州湾已无完整的深水岸线、上海港的集装箱泊位将出现供不应求状况、上海港的世界集装箱第一大港的地位正面临挑战。在横沙建设深水新港是破解上述难题的途径之一。”
不过,某交通行业分析师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即使将要下水的1.8万集装箱船在上海港停靠也绰绰有余,如果再大可能会受到影响,但苏伊士运河本身能够接受的限度可能也是如此,因此目前来看再往更大发展恐也不太可能,建立横沙新港的构思实践性上可能还有待认证。
“以现在的集装箱吞吐量来看,未来5年内,上海港是完全可以容纳的”, 上海某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昨日对记者表示,“个人认为,建立横沙新港的必要性不是太大,而且会把整个崇明三岛的地位也给破坏掉了。”
但也有专家认为,横沙岛地处长江口,东临太平洋,通江达海,具有十分明显的建港区位优势,在横沙东滩填海造陆后可形成约100多公里的深水岸线,其中20米深水岸线约为50 公里,完全有条件建设众多的集装箱泊位,以满足上海港在未来二、三十年内集装箱吞吐量达5000-7000万标准箱的需求,即能使上海港的集装箱吞吐能力比目前翻一番,等于再造一个新的上海港。同时,在横沙建设上海深水新港,有利于促进大力发展水水中转和多式联运的港口集疏运体系,减少现有外高桥港区给浦东新区带来的道路交通拥堵压力。
某港口企业高管昨日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该信息仅是研讨会的内容,尚未进入论证,很多事情还存在重大的不确定因素,现在言及还为时过早,最终还是有待于国家对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总体战略与地方政府的规划与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