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网12月4日讯 每经记者 胡健 发自北京
欧债危机引发俄罗斯能源外输信任危机,中国市场或将成为新宠。
12月3日,首届国际能源投资合作论坛在第四届中国对外投资合作洽谈会上召开。俄罗斯国家杜马能源委员会主席格拉乔夫表示,在欧洲经济危机的影响下,俄罗斯能源深加工产业重心将向东方转移,而中国一定是重点考虑对象。
商务部副部长钟山11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说,我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居世界第一,2011年达到31.8亿吨标准煤,能源自给率保持在90%左右,其中非化石能源去年产量占到能源总产量的8.7%,其中水电装机规模、风电并网规模分别居全球第一和第二位。
在会上,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表示,近年来,对话交流机制的建立和双边贸易合作的展开大力推动了我国在能源投资的发展。
“伴随着30年来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我国能源投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中国的能源投资和发展对全球能源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同时也维护了全球金融的安全。”刘琦说道。
据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原油表观消费量4.5亿吨,同年原油进口量超过2.5亿吨,约占全球原油贸易量的13.4%。据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预测,2015年我国原油需求将进一步提升到5.4亿吨。
也正是看到了中国庞大的能源需求市场和投资市场,格拉乔夫表示,此前在俄罗斯能源探讨会上就曾就对能源输出向东方转移的战略进行了详尽的探讨。“我们坚信中国的经济发展是长期并稳定的。此外,在清洁能源方面,相信也会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格拉乔夫说:“我们仔细研究了多方合作的可能性,包括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资源的输出等方面。我们还希望能够在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同中国开展一些能源项目,这些新的改革和项目在符合俄罗斯利益需求的同时,也必定不会排除中国企业的赢利。”
对于这一能源投资战略的转移,格拉乔夫认为,俄罗斯不论是石油、天然气、还是煤炭,都有非常丰富的储藏,西伯利亚的能源开发潜力也非常巨大,而此前中俄在贸易中建立起的运输管道也提供了现成的团队和基础,有助于顺利推动了这一战略转移的实现。
就当前和今后中国在能源投资方面的规划,刘琦建议,我们还需要继续加强能源贸易合作方的协调,推动服务水平,加快审批机制,尽快成立全球范围能源战略研究平台。(实习生杨瑞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