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在CMA40周年圆桌论坛上,多家上市公司企业的CFO及相关负责人纷纷表示,在经济下行的趋势下,企业在开展并购时还需审时度势,不可跟风。
每经记者 胡健 发自北京
12月2日,在CMA40周年圆桌论坛上,多家上市公司企业的CFO及相关负责人纷纷表示,在经济下行的趋势下,企业在开展并购时还需审时度势,不可跟风。
CFO即公司首席财政官或财务总监,是现代公司中最重要、最有价值的顶尖管理职位之一,是掌握着企业财务信息和现金资源的灵魂人物。“CFO在企业的发展中承担着布道者,即老师的角色。对于CEO来说,他们是军师和谋士。”中伯伦咨询公司合伙人李永良说道。
在当前经济下行的区间里,许多强势企业纷纷瞩目于对弱势企业的并购。
三一重工收购德国普茨迈斯特、吉恩镍业收购加拿大GBK、恒立数控收购日本Sumi Kura、大连万达收购AMC Theatres……就在昨日,国家发改委网站还发布通知:海尔集团公司收购新西兰斐雪派克全部股权的项目已经得到批准。
据投中集团最新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国内上市公司宣布出境并购交易66次,总披露金额达到了1023.89亿美元,较去年全年增长了129%,其中有超过900亿美元是用于资源收购。
但面对企业间的并购热潮,李永良表示,企业采取并购的前提还需要对并购切实了解,强势企业在并购前一定要对并购企业进行科学专业的考察,包括业务结构、资产结构和税收结构等方面。“如果在这些方面没有正确认识都会对并购留下潜在的风险。”
速伯艾特(北京)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财务副总裁陈仙云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企业在决定并购前不管是在人力资源规划,还是在市场前景预测方面,一定要做好足够的准备。对于被收购公司的合理价值的评估,以及在合并后新公司的价值创造等内容都需要充足的筹划工作。
“此外,对于被收购公司原有的优秀的企业文化、管理经验等都需要得到收购企业的重点关注。”陈仙云补充道。
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北京华胜天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邹志英表示,自己亲身经历了十多起并购的案例,发现当前很多企业的收购都是盲目跟风的结果,却不没有明确并购的目的和需求;而在收购完成后也没有进行正确合理的监管,到最后,并购的企业只会成为本身的拖累。
“并购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企业在并购后还需要施行合理的控管模式和责权划分机制。”邹志英建议道。
山东威高集团有限公司CFO崔谨认为,强势企业选择并购希望增强自身实力,扩大影响范围;而对于部分中小企业而言,在一定条件下,主动选择的变卖或被并购也不失为一种策略。
站在被收购公司的角度,崔谨提出,小企业如果希望能够为理想买家所赎买或并购,也需要在公司制度和发展前景上下功夫。“小企业内部CFO等相关人员也应当做好市场规划、前景预期,以及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工作。至少要在卖企业时让买家看起来觉得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