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光伏产业尚未“见底” 专家称需去掉部分落后产能

    每经网 2012-11-30 09:12

    每经记者 陆修远 发自上海

    11月27日和28日,中电光伏(NASDAQ:CSUN)和英利绿色能源(NYSE:YGE)先后发布公司三季度财报。从关键指标看,公司经营状况并未出现明显好转,多项关键指标同环比均有一定程度的下滑。而在国内创业板上市光伏企业中,向日葵(300111.SZ)和天龙光电(300029.SZ)今年以来股价跌幅更是在355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前列。

    与业绩表现大相径庭的是,11月28日,美股市场上中国概念光伏股价却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其中领涨的天合光能(NYSE:TSL)上涨20.60%,而中电光伏和英利也分别有11.57%和13.29%的涨幅。有观点认为,随着近期中国政府对光伏行业的扶持政策进一步推出,中国光伏产业或已“见底”,即将迎来反转之机。

    对此,太阳能协会理事长孟宪淦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光伏产业谈“见底”为时尚早。

    行业调整远未完成

    在美股市场,11月15日以来,包括英利、晶澳、天合、阿特斯、昱辉、韩华等多家公司股价均创下上市以来的新低。

    而反观国内,A股市场上,今年以来,光伏概念股表现也颇为不佳。以创业板为例,今年创业板年跌幅达到或超过50%的11支股票中(以11月29日收盘价计),共有4家主营业务与光伏产业相关。其中,向日葵和天龙光电分别下跌58.36%和57.82%,位居创业板年跌幅榜的前列。

    对于11月28日,在美国上市的中概光伏股大幅上涨,有观点认为,随着近期国内扶持光伏政策的密集出台,国内的光伏市场可能将迎来较快增速,中国光伏厂商将有更多的出货量和营收来自国内,可能将会对企业困境有较大的缓解。

    对这种观点,孟宪淦不以为然:“光伏产业的调整其实才刚刚开始”,此前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其实只是产业调整的第一步。现在国内光伏行业的主要的矛盾是产能过剩和市场需求不足的矛盾,因此,要解决问题也该分两步走:首先是扩大市场,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创造空间;在市场已经创造出来以后,再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改变企业过去单靠规模效益、低价竞争的路子,转向技术效益的发展方式。

    孟宪淦表示,“目前产业调整在政策的驱动和支持下,已经在往好的方向转变,但肯定还不能说是触底了,因为好多落后产能还没淘汰,很多还正在观望”,“要让市场与产能相适合,同时还要全面改变业内企业的发展方式”。

    去产能还是第一要务

    中国光伏产业联盟专家王世江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只有去掉一部分落后产能,产业才能健康发展,但是从整个2012年看来,没有多少家企业兼并重组或破产的案例”。

    王世江认为,近期政策的密集出台主要目的在于扩大、规范市场,但同时政府也已意识到,如果只是单方面的扩大市场的话可能会让一些本该被淘汰的产能又死灰复燃。“很多2009年之前的设备到现在已经无法跟新的设备相比了”,以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这些设备在现有这个阶段不太可能还在继续运行生产,随着设备的老化,可能会造成成本的进一步增加,这部分设备在2013年肯定要被淘汰。

    王世江认为,近期对于光伏企业可能的利好会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此前企业间为生存而采取了价格战,导致目前光伏组件和多晶硅价格已远远低于正常水平,“以目前的价格谁都做不出来”,王世江认为,目前业内已形成一定的共识,“(产品)价格已经不能再跌了,否则谁都活不下来”,这样一来,未来一段时间内,多晶硅和组件的价格可望企稳,并有小幅的回升,可以让企业“缓一缓”。

    另一方面,十八大以后,相关的行业指导意见将会出台,此前一些尚未落实的政策在年内可望得到落实,对于金融系统如何参与到规范光伏行业会有相关的说明,一旦金融系统介入,对于缓解企业的现金流压力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光伏企业,多数都是业内的龙头,一旦指导意见出台,可能将率先受益。

    股价暴涨纯属概念炒作

    对于11月28日光伏概念股的暴涨,迈哲华(上海)投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能源电力部高级分析师孙拓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纯粹是短期的热点炒作罢了”,政府在远期给光伏设定了一个不错的成长预期,而这预期化成了一支兴奋剂,促成了中概光伏股的暴涨。

    政策的不断出台,让人看到了中国政府正在全力挽救这个行业的决心,让行业看到了一线曙光,但具体到个别企业来说“退市、破产依然是挂在他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孙拓表示,目前国内光伏行业市场化程度还远远落后于欧美市场,行业大环境的不健康,导致企业本身不具备盈利能力,需要过分依赖外部因素是我国光伏市场目前存在的一个重大问题。

    “未来可以预见的是,国内的光伏并购、整合应该是较为频发的”,淘汰一批没有盈利能力、缺乏技术优势的小企业是必须的,“这些公司可以说是这个行业的坏血和脂肪”,只有等这个行业“减肥”成功了,才能健康的发展。

    上一篇

    第二轮融资到位 瑞卡租车重兵布局华南市场

    下一篇

    加码亚太市场 美光科技上海实验室投入使用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