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实习记者 王雅洁 发自北京
年末将至,新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以下简称新版目录)的出台时间逼近最后期限。
2009年8月,卫生部等9部门首次公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并明确指出基药目录“原则上每三年调整一次”。时至2012,正好迎来调整窗口期。
卓创资讯、申银万国等市场机构认为,如果新版基药目录能顺利出台,明年医药行业有望迎来新的“小阳春”。
新版目录12月中旬前出台
“今年新版目录要出,等出台后,还会有一个大规模的宣传工作。”11月27日,一名业内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12月中旬前将会出台。他表示,这几天卫生部相关人士正在密集碰面、组织会议,争取在剩余不多的时间内对新版基药目录进行最后的商议。
记者从相关渠道获悉,新版基药目录将囊括500余种药物, 其中包括292种化学药,184种中药,21种民族药,和2009年205种化学药、102种中药相比来说,新增药物扩容幅度近70%,品种接近200个。
记者还了解到,新版基药目录中对于中药类药物扩容幅度较大,其中骨伤科用药扩容9种,清热剂扩容32种,扶正剂扩容7种,止咳、平喘剂扩容6中,而且多个基药独家品种出现在这份新目录中,例如东阿阿胶的复方阿胶浆、灵峰药业的金鸡胶囊、万通药业的万通筋骨片等。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现在坊间流传的版本甚多,自己不方便对其中的任何一个版本作出评价。因为截至到正式发布前的一天,2012年新版基药目录都不会停止遴选的过程,随时可能会有变动。目前来说,没有人能见到终极版的“庐山真面目”。
目录将扩容 大病医保用药或难纳入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随着药品种类的增加,新版基药目录扩容已成事实,但大病医保药物能否搭上这次新版目录扩容的顺风车,仍然存疑。
11月20日,陈竺在2012年中国药学大会上表示,年内将发布2012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新版基药目录的适用范围将从基层医疗机构扩至各级医院,并传递出目录扩容的明确信号。
卓创资讯医药行业分析师赵镇认为,不管最终版本如何,“扩容是肯定的,此前政府部门官员就多次说到扩容,只是扩容种类和多少的问题而已。” 他表示,自从2009年实行基药制度以来,各地虽然有一定增补目录的权限,但很多方面觉得09版本基药目录品种较少、剂型单一,不能完全满足基本用药的需求,更不能满足疾病谱的改变,“目录增补势在必行。”
他指出,在新版扩容中,中药扩容幅度有望明显加大。旧版102种中药种类,已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目前,我国对于中药的研究、认知显著提升,中药的性能、质量、可控性、安全性随之提高,和西药相比,价格上也有一定的优势。而且,相关部委近年来频繁出台扶持中药产业的政策规划,医药十二五规划中更是把中药产业定位在战略新兴产业。中成药、民族药这些都将有望体现在下月出台的新版基药目录中。
11月21日,卫生部高层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透露基药目录制定的最新动态。该负责人表示,在推动大病医保的过程中,涉及重大疾病防治所需的基本用药,将逐步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并实施以省为单位的集中采购政策。
昨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求证大病医保药物能否在最后期限前,冲进新版基药目录时获悉,由于高层表示的意思是“逐步纳入”,所以并不能保证此次修订就囊括进新版目录。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卫生经济与管理学系主任刘国恩认为,“大病医保药物纳入基药管理”仍有待进一步观察,不能草率行事。他指出,以基本医疗保险用药为例,其遴选、配送、报销及采购等,均是以省为单位展开公开招、投标的,如果大病医保用药也纳入基药管理,无疑会沿用已经成熟的省级招投标平台,但目前该平台存在一些问题。
赵镇也认为,如果沿用已有的招投标平台,就可能沿袭传统基药招标时采用的“双信封”标准,即放宽质量线,唯低价选取。
医药行业将迎“小阳春”
赵镇指出,新版基药目录的出台,将给医药行业整体带来一定的利好。
根据申银万国日前的研报显示,随着新版基药目录的出台,医药行业将迎来2013 年“小阳春”。最可能带来业绩超预期的主题是基药独家品种,从基层市场向医院市场推进,会带动进一步放量;而新药上市、股东层面的变化、GMP 认证带来的行业性机会以及超跌个股都可能演绎主题行情。
申银万国研报指出,当前医药板块绝对估值对应12 年预测市盈率为25倍,相对全部A股溢价70%,高于历史平均水平,基本反应了行业基本面运行情况,我们建议短期板块以防御为主。13年行业增长有望加速,政策面整体温和,有望上演小阳春行业。
上海证券医药行业分析师赵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根据相关研究所数据统计,预计2013年国内医药行业将会有20%的增长,而这其中,我们比较看好化学制剂和中成药产业的公司发展。化学制剂受国家关注和扶持,而在重要领域中,以片仔癀为代表的传统中药涨幅过高,目前存在一定估值风险,但以香雪制药等为代表的中成药在未来还有望继续发展。
但赵镇认为,医药行业能否利润大增仍待进一步观察,一是因为虽然80%以上的基药目录跟医保目录重合,但进入新版基药目录的药种,不能保证一定进入医保目录;二是最大的利好是可以放量,但是降价的可能性也不小,国内10几年来基药行政降价了20多次。所以有些企业不一定能获利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