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董少鹏
11月27日,上证综指收盘跌破2000点,收于1991.17点,创出45个月来的新低。自9月26日以来,上证综指2000点关口经过盘中的三上三下之后,最终未能守住。1991.17点的新低点加重了市场悲观情绪,也成为中国股市新的创伤。
中国股市早在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率先出现调整,随后逐级下探。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后股改时代政策安排不足,导致市场行情短涨长跌、小涨大跌。2011年10月末,证监会新领导班子上任,相继推出了一系列稳定市场预期、深化市场化改革的政策措施,多数受到公众的欢迎。但市场反应总是犹犹豫豫、左顾右盼,有时甚至出现杯弓蛇影、惊弓之鸟的氛围。
尤为值得重视和警惕的是,在2008年下半年至今的4年多时间里,一些做空力量多次、借重要时间窗口砸盘,一再挫伤普通投资者信心。而从股市的宏观管理上,似乎显得束手无策。这令广大投资者深感忧虑,也应该引起管理者的充分重视。
但凡不戴有色眼镜的人,都可以看到中国经济的强大成长性和增长动力。中国经济尽管在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形势下遭遇一些困难,特别是出口方面;但增长速度仍明显高于发达经济体,相比其他金砖国家也是偏好的。同时,中国的银行系统没有很大的窟窿,银行、财政均有实力支持进一步较大规模的投资。为什么股市却出现所谓“雄霸全球”的局面?而欧美的债务危机、财政危机至今并没有根本性地扭转和解决,但他们的股市却节节上升?特别是美国道琼斯指数,甚至接近了危机前的水平。
笔者认为,中国股市呈现与基本面严重背离的情况,除了市场机制还不完全健全以外,还与经济理论界、知识精英阶层和资本市场主体总体上缺乏自信力有关系。
比照国际资本市场特别是发达市场,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显著的事实:我国资本市场的独立定价权一直没有建立起来。我们的上市公司到美国上市,定0.5元大家也认为很合理,定10元也认为合理,在那里怎么定都被认为合理。但在沪深股市,定什么价格大家都怀疑。中国的资本定价机制缺乏信誉,这就是股市一旦低迷深不见底,一旦上涨就会疯狂的最根本原因。股市暴涨暴跌的局面长期无从改变,其中当然有责任问题,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对于真实定价权、独立定价权的责任是严重缺失的。
中国股市长时间低迷,与经济基本面长时间背离,投资者信心长时间低落的局面,必须得到改变,也应该可以改变。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理论上、思想上做出了非常创新的表述,廓清了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重大问题,给大家吃了一颗定心丸。资本市场的所有参与者和管理者应该把思想统一到十八大精神上来,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积极推进改革创新,加快解决现实问题。
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一是道路自信,二是理论自信,三是制度自信,这对于资本市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当前尤其要提升资本市场主体的责任感,要有所行动。现在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在经济总量已经很大的前提下,中央勾画出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蓝图。随着今年中央经济会议的召开、明年“两会”的召开,包括房地产政策在内一些政策表述,大家会有一定程度的耳目一新的感觉。就资本市场来说,关键要提升投行、基金公司等重要机构投资者的自信和责任感,他们要切实地有所行动,建立和维护中国资本市场独立的定价权。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股市才能够真正有希望,行情表现才能够和实体经济相吻合。
中国股市是经济增长晴雨表,也是改革的晴雨表。什么时候改革到位,改革满足市场和人民群众的需要和呼声,股市表现就好。这在2005年股改、国企改革、汇改过程当中,已经有充分的历史验证。因此,我相信,随着新一轮改革的深入展开,资本市场的困局将能够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