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光伏政策可待优化 事前补贴方式受疑

    每经网 2012-11-23 11:35

    国家能源局一位官员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我们曾做了拼命的调查,发现补贴后的发电利用小时数很少,所以我们一直以来倡导度电补贴模式。”

    每经记者 李泽民 发自北京

    数根银色的压力容器,以及一堆锈迹班班的铁管,堆放在工厂内的角落里。大门上,是尚未拆除的脚手架,三位工人搬来砖块,漫不经心地砌墙。

    位于河南省偃师市北环路上的这家光伏企业,在建已经超过了两个年头。11月6日,该公司一位项目部的经理,眼望着堆积的物料,一副怅然若失的样。

    他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现在受大环境的影响,这家占地数百亩的光伏项目,已经停了好久,“在这种形势下,国家应该持续加大补贴力度,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这并非该企业的独有心声,它代表着整个光伏行业集体“入冬”之后“御寒”诉求,即便诸如“金太阳”这样的补贴政策,早已给光伏业带来过太多的暖意。

    但是,“添衣加温”成为当下光伏企业的共同期待,可另一方面,长期以来“度电补贴”方式的持续缺位,使得补贴效果普遍存疑,政策调整显得迫切。

    国家能源局一位官员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我们曾做了拼命的调查,发现补贴后的发电利用小时数很少,所以我们一直以来倡导度电补贴模式。”

    “见到兔子再撒鹰”

    对于待哺的新能源行业来说,补贴,无疑是助力企业成长的一剂养分。

    但长期以来,我国在光伏领域内采取的“事前补贴”方式,尽管在初始之时起到了“扶上马送一程”的效果,可是弊端随之接踵而来。

    前述国家能源局的官员为之痛心,他告诉记者,“此前把光伏发展的计划往下一撒,大家都来报项目,然后就往下批,批复之后补贴资金就跟着下去。”

    他说,“这样的结果是,只要有人声称太阳能发电,那么申报项目的此人就可以得到巨额的国家财政的拨款,从来不管发电的效果等等后续事项。”

    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太阳能发电的发电量没人管,什么时间建成没人管,建成之后的品质好坏没人管,最后又把设备拆掉卖了也没人管。”

    国家能源局曾在去年,对2009年的太阳能光伏补贴项目做了大面积的调查,结果发现发电利用小时数平均下来只有几百小时,“很多根本发不了电。”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此前有段时间,光伏项目的补贴重点倾斜在了制造方,“结果这个问题更严重,制造厂全把边角碎料、废铜烂铁给卖了。”

    根据前述官员的说法,“当时根本控制不了,补贴之后,制造方将金属边的线,改为了塑料,以减少成本,这些制成品里的大量等外品,都卖给了地方。”

    此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对于光伏补贴的重点,又转向了投资方,可是同样弊端再现,“那些个体户在地方游说说情,就让地方官员帮助申报。”

    吸引他们的是,当时相关政策规定,指出成功申报1万千瓦后,就可以得到数千万元的补贴,如此的诱惑,导致彼时各地申报项目颇为积极。

    据公开的报道显示,当时根据政策,每个省最多申报不能超过20兆瓦,但仅山东一个省就有100多兆瓦报到省里,最终也可能有四、五十兆瓦报到中央。

    国家能源局的官员称,我们截至在2010年底,做的关于“度电补贴”的太阳能发电项目,在一年半的时间内累计发电利用小时数达到了2443小时。

    而在对一些光伏补贴项目的调研中,发现发电利用小时数累计只有330小时,“也就是说,他们的发电效率是我们的八分之一,直白地说,大量的项目发不了电。”

    前述官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我们发展新能源,要的是发电量,而不仅是装机容量,在补贴上要按发电量补贴,发一度补一度,不见兔子不撒鹰,这样才能保证国家财政补贴资金的不会浪费。”

    “金太阳”政策摇摆

    光伏补贴领域内出现的这些问题,最终让“金太阳”这项补贴政策受到拷问。

    2009年7月,财政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决定综合采取财政补助、科技支持和市场拉动方式,加快光伏发电发展。

    这项政策,旨在促进我国光伏发电产业技术进步和规模化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型产业,支持光伏发电技术的示范应用及关键技术产业化。

    当时三部委计划,在2到3年内,采取财政补助方式支持不低于500兆瓦的光伏发电示范项目,据估算,国家将为此投入约100亿元财政资金。

    随后,在实施过程中,财政部等先后下发了397号、752号、662号、380号、590号、699号、21号等文件对此项扶持政策进行了具体指导。

    可在这些年来,补贴政策的不稳定让申报“金太阳”项目的企业略有苦衷,比如仅在2011年一年间,补贴就由原来的9元/瓦调整至8元/瓦。

    而在今年,根据财政部今年的消息,今年的补贴幅度进一步下调为5.5元/瓦。

    这些补助,主要采取“事前补贴”的方式,即项目投资方在项目开建之前拿到补贴。对于企业而言,当然寄希望于补贴力度的加大以及政策的稳定。

    在今年两会期间,有全国人大代表就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应该对2010年后的金太阳补贴政策进行修正,保证其一致性和稳定性。”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由于光伏发电技术的进步及供需关系的影响,2011年光伏组件价格大幅跳水,下调补助标准在预料之中。

    但来自于光伏企业的声音是,“其实就新能源应用这一尚处于萌芽状态的行业来说,过早地引入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还为时过早,甚至会对其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在业内人士看来,对补贴政策稳定的呼声,一定意义上是对早已形成的补贴利好有了依赖,这些企业更多垂涎的并非是项目建成后的经济效益,而是财政补贴本身。

    此前有能源专家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称,对于“金太阳”补贴政策的调整,也是为了规避“骗补”现象的出现,这个行业需要引导,而非全靠补贴。

    根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一位副理事长的介绍,“截至2011年底,列入'金太阳'和”金屋顶“示范工程补贴名单的总装机量为1470兆瓦,实际完成608兆瓦,不足40%。”

    意识到问题严重性后,去年下半年国家能源局的一位官员明确提出,“我对这种现象受不了,当时提议一定要把补贴模式改为度电补贴,但是2012年的项目并没采取。”

    其后,有部委专门拨款800万元,委托一家搞计量的机构,在全国一些地方调研“金太阳”项目的实施效果。“可金太阳工程遍布在各地的建筑物上,仅仅几个人怎么去看。”

    上一篇

    卫生部:大病医保药物将以省为单位统一采购

    下一篇

    康师傅三季度利润增两成 与老对手统一竞争加剧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