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李娜
每经记者 李娜
基金公司首批申报成立子公司,半月有余就有三家拿到监管层批文,远超市场预期。这三个“幸运儿”是嘉实、工银瑞信和平安大华基金。而在此前,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基金公司子公司最快也要等到年底或是明年年初,才会得到证监会有关批复。
在《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随后的调查中,多位基金业内人士表示,未来子公司业务开展中,像工银瑞信和平安大华这样具有天然股东优势的基金公司将占据主动优势。
三家基金公司率先获批
仅过半月,上述三家基金公司率先拿到成立子公司的批文,在基金公司尝试新业务方面,先行一步。
根据相关公开资料,工银瑞信的全资子公司全称为 “工银瑞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可开展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以及中国证监会许可的其他业务,将包括但不限于非上市股权、债权和其他财产权利业务。工银瑞信总经理郭特华兼任专项子公司董事长,副总经理库三七兼任专项子公司总经理。
嘉实基金申请设立的全资子公司全称为 “嘉实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该公司业务范畴包括未通过证券交易所转让的股权、债权及其他财产权利等投资业务。
而平安大华子公司的名称为“深圳平安大华汇通财富管理有限公司”,业务范围为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以及中国证监会许可的其他业务。平安大华基金公司总经理李克难担任子公司执行董事,罗春风则担任子公司的总经理。据悉,目前上述三家基金公司的专项子公司的相关工商登记手续正在办理中。
项目储备有条不紊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嘉实基金已在特定客户管理业务方面做了较为充分的准备和布局,并将于近期向市场推出一系列投资产品。工银瑞信基金和平安大华基金则尚未给予记者相关回复。
“我们可能未来更注重对广义的PE项目进行开发。具体的业务还是要根据子公司的运行情况边走边看。”嘉实基金公司有关人士表示。
而对于业务范围,嘉实基金给予的定位为立足于服务实体经济,为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提供有效的差异化服务。
事实上,国内机构投资者投资PE需求不断增长。根据某基金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2011年社保基金投资了13只PE基金共计195亿元,仅占投资运营总资产的2.2%,但这部分投资创造的收益对整个社保基金贡献度却达到近70%。按照社保投资PE上限,规模可达近千亿。
而在更多基金业内人士看来,嘉实基金作为大型综合基金公司,在项目的准备方面也应该是比较多样化的。
与此同时,不少基金公司也在积极筹备子公司的首批项目。沪上一家基金公司的专户人士表示:“公司这段时间都在和银行进行接触,可能会先储备一批通道项目。”
“公司也都在准备相关项目,在做大业务规模前,类信托业务应该会最先尝试。”一位有信托股东背景的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据悉,沪上某基金公司正在准备一批PE项目。而博时基金也将于近期递交申请材料,业务方向是银信、房地产融资、资金池管理和信托业务。
银行系占优
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的基金公司普遍认为,银行系基金公司在未来子公司业务发展中占据明显优势。
“这三家拿到批文的子公司,都有自己的优势。嘉实基金在子公司的运作方面,业内尝试很早,有一定的经验。平安大华基金股东实力雄厚,工银瑞信基金作为银行系基金公司,天然股东优势是其他基金公司不能比的。”一家合资基金公司专户负责人表示。
“银行系基金公司是很有竞争力的,有这个‘富爸爸’的支持,银行将业务从表内转向表外,交由孙公司来做,这种业务能够实现双方共赢。银行系基金公司旗下的子公司成立后,他们的通道业务无疑能获得大规模增长。”沪上某基金公司的相关人士如此告诉记者。
“工行业务那么多,不仅仅是类信托业务。以前发新基金,也和工行内部业务有所冲突。通过孙公司可以互惠互利。”上述专户负责人坦言。
同时,他还表示,“我觉得平安大华基金的子公司未来势头会很猛。平安信托的注册资本金应该是信托行业内最高的,其实力在业内也是数一数二,随便拿一点业务给他就行了。而且平安集团投资范围广泛,他们未来是不用太担心的。”
一位曾在信托业呆过的基金公司人士则对类信托业务的拓展持谨慎态度。他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其实信托行业觊觎基金公司的业务已经很久了,只是过去和银行合作,就已赚得盆满钵满,无暇顾及。基金公司介入信托业务还是要考虑项目源和有信托经验的人士。信托行业有自己优势,毕竟和银行合作那么多年。而且现在几乎每个省份都有自己的信托公司,他们更容易获得地方政府提供的平台支持,且很多信托公司都背靠超大央企,成为央企融资的主要平台,这些优势都是基金公司不具备的。”
也有部分基金公司人士表示,基金公司以后都是拼股东实力,对于那些没有天然股东优势的基金公司,只能寻求从别的角度出发,打造出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但从目前来看,基金行业在信托业务方面还没有找到较好的运营模式,一切都还只是在计划之中。
“订悦2013”—— 《每日经济新闻》大征订活动,订报有礼。http://www.nbd.com.cn/corp/2013dingyue/index.html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