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双十一”网络狂吸金 大促为何遭遇“三宗罪”?

    新华网 2012-11-12 16:56

    盛宴的背后,购物体验不佳、商品“临阵下架”、特价商品“躲猫猫”、先提价后降价,大促的消费体验却让消费者难言满意。

    大促吸金容易维权难

    专家指出,网购大促的成功很多时候是利用了消费者的期望,而消费者“逢促必买”的心态也往往给不法商家带来钻空子的机会。

    “消费者逢促必买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复旦大学教授顾晓鸣指出,一方面,消费者长期怀疑价格的合理性,突然看到促销更容易冲动;另一方面,就像平时逛超市一样,容易买一些并不是那么需要但是有促销的商品,网上商品选择更加丰富,消费者往往会在大促时期买很多并不是那么急需的商品。

    中消协公告显示,根据各级消协组织统计汇总,2012年上半年共受理消费者投诉256713件。其中,互联网类投诉9110件,投诉量排名居第七位。

    顾晓鸣认为,网购过程中,从购买商品到最终收到实物需要一个较长的流程,这里面的时间差就增加了网购的不确定性。而在大促的时候,消费者购买商品时,往往是以自己对产品的期望下单,而不是通过实际商品的试用和操作之后的综合评价下单,中间存在现实与期望值间的落差。

    原本应该为消费者带来实惠的大促成了让不少消费者后悔的“坑爹门”,专家分析,这是电子商务发展尚不完善的一种集中体现,除了要求相关责任方进一步加强自律和监管,消费者也应建立理性的消费观念,彻底摆脱“低价期待”,才能推动电子商务脱离“低价竞争”的低水平陷阱,走上“质优竞争”的良性发展路径。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并不完善,大部分网店在品牌、信誉方面建设不足,市场竞争仍然围绕价格进行。”上海财经大学物流管理系主任谢家平说,“消费者往往看重的是价格低廉这一网购优势。”

    顾晓鸣也认为,除非消费者摆脱“低价期待”,否则电子商务的竞争将永远围绕低价,这也很难提升质量。

    专家同时建议,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避免不诚信企业利用消费旺季钻空子,通过优胜劣汰,促进电子商务平台和网店的良性竞争,引导业态从粗放的“低价竞争”转向“质优竞争”。

    上一篇

    大饼诱人 国际奢侈品企业加码中国市场

    下一篇

    人社部副部长:经济增长放缓对就业影响开始显现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