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作者:每经记者 夏冰
每经记者 夏冰 发自上海
管理教育是一项持续的事业,全球一流商学院的社会和学术声誉都源于其长期的努力和不断的创新。
11月5日,《每日经济新闻》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最高层次的论坛之“硅谷银行管理大师论坛”上获悉,作为地产巨头中原集团创办人、中国卓越企业家和世界顶级管理大师、现任董事施永青与学界分享了中原集团自成一派的管理方式--即自组织理论和无为而治的理念,并探讨了“无为而治”于现世管理学的意义。
总结中原成功经验,施永青认为中原集团将中国古代道家的核心思想“无为而治”运用于企业的管理之中,信奉“无为管理,有为行事”,才能在业界开创傲人的战绩。正是“中原模式”制胜的秘诀帮助了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长盛不衰。
作为在中国内地做的最好的一家地产代理公司,中原地产由施永青于70年代在香港一手创办,上世纪90年代初,中原地产进入内地市场,经过20年的发展,如今的中原正大举扩展集团在内地房产市场的疆域。
作为人们印象中的地产大鳄、慈善之家,更是传媒之友、管理大师,施永青凭借卓越的业绩和个人魅力跻身《财富》2012中国最具影响力的50位商界领袖排行榜。在分享管理教育经验时,施永青首先表示:中原和其他公司的管理哲学很不一样,别人讲究计划,最高领导人安排什么,下面的人就去做什么。而他把公司当成一个有机的生命体。
施永青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 一直以来,中原集团推崇“无为而治”的管理模式,“无为而非无作为”,提倡“不妄为”管理理念,以“无为管理,有为行事”的精神迈向大治的最高境界。
“企业最好的求生方法就是不要给员工太多束缚,要给员工自由,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自己找出路。”施永青表示,现在企业里盛行的绩效考核模式是无效的,因为它把整体分割成若干个个体去进行评估,却忽视了团队的力量,1+1是会大于2的。
“我认为咨询公司的绩效考核体系,其实也可以借鉴之。如果每一个项目,都要细化到每个人贡献了百分之几,只是貌似科学公平的伪科学。”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人会怀疑“无为而治”的可操作性。但施永青强调“无为”并非“无所作为”。
“在企业管理中,‘君忙臣闲’不是一种好的管理模式,上级总是亲力亲为,反而给员工太多束缚,使其无法发挥积极性,这就违背了公司自身发展的规律,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无为而治’的管理理念即是顺应着公司治理的天道。”施永青认为选择这样的管理方式可以提高员工的行事积极性,迸发巨大的创造力,可以带动公司更有活力地运转;同时,这也可以提升员工适应环境的能力,避免一些公司迷信既有的管理成功经验,过度使用“防错”系统,导致企业自组织发展不力。
与此同时,“无为而治”还需要两个基石:首先公司上下要有共同的愿景,因为只有充满美好的愿景,才有动力和凝聚力齐心争取公司的健康发展;其次,公司要有好的分配制度,让员工切实分享到利益,使报酬与个人的贡献挂钩,这样才能有效推动企业前进。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