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央行能“预测”到财政存款的上缴时点,相信也不会在上周继续净回笼资金。
实际上,昨日的银行间市场资金面陡然趋紧,紧张程度并不亚于国庆长假前。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数据,昨日质押式回购隔夜及14天利率分别暴涨了102个和98个基点。而由于前期资金预期过于宽松,那些毫无心理准备的交易员,不得不四处拆借资金,“卖肾求钱”字样不断在聊天工具屏上刷新着。
不过,造成流动性紧张在昨日爆发的原因,却是上周财政存款资金的集中入库,这令市场机构猝不及防。据北京某国有大行人士介绍,上周三开始,主要通过国有银行途径操作的财政存款上缴,几乎一下子“抽空”了前几周央行投放下来的头寸。到周末,估计已累计上缴了超过3000亿元。
历史数据显示,每年的10月份均为财政存款上缴高峰期。2011年10月上缴金额为3950.57亿元,2010年10月为2992.13亿元,2009年同期则为3167.94亿元。无一例外,这都使得银行间市场资金价格承压走高。
从近几日回购利率的变化来看,也印证了上述人士透露的财政入库时间点,但央行公布相关数据往往会滞后两三周。上周三,隔夜利率大涨46个基点,周五又续涨63个基点,昨日更是暴涨102个基点。几天时间内,该利率已由上周二的2.3585%跳升到昨日的4.4900%。
“资金面似乎变了个方向,短期内是由财政存款上缴引发的。到了11月份情况应该会好些,预计周二央行逆回购的数量也不会少。”南京银行金融市场部研究主管黄艳红表示。
不仅是商业银行一头雾水,央行上周二和周四的公开市场操作规模相差极为悬殊,或许也说明了一些问题。央行公告显示,10月23日两期逆回购合计910亿元,但25日便陡然增加至2250亿元。由此看来,24日(上周三)财政存款入库的可能性极大。
恒生银行一位交易员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上周两次逆回购的时候,国有大行好像并不积极,估计那时候还不缺钱,都被“资金宽松”给忽悠了。“上周五大家普遍缺钱,往日出钱主力的大行也无能为力了。听说当天央行还给四大行之一的某银行做了数百亿元的定向逆回购。”他说。
造成昨日资金面“大旱”的原因中,还有市场预期的盲目乐观。上海某货币经纪公司人士表示,央行频繁使用逆回购,市场预期也逐渐固定化了。大家认为只要资金面偏紧,央行便可以灵活地借此“放水”,因此“养券”的动力很足,尤其是券商等机构的杠杆普遍做得比较大。
宏源证券高级债券研究员何一峰认为,财政存款在11月、12月份都是集中释放的,这一类突发因素不再出现的话,预计到年底前资金面都还将偏于宽松。而央行今天逆回购之后,资金价格又将逐步回落至此前水平。
统计显示,本周到期逆回购数量为1990亿元,远低于前两周3370亿元和4050亿元的规模。而即使月末考核存在一定的冲击,也并不足以撼动原有的流动性“紧平衡”格局。(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