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李玉敏 张茜 发自北京
惠誉金融机构评级事务高级董事朱夏莲(Charlene Chu) 近日表示,存款量的下降弱化了银行对不良贷款的吸收能力,侵蚀了中国银行业稳定性,这是2012~2013年中国银行业面临的主要潜在风险之一。
朱夏莲还认为,中资银行的现金缓冲越来越薄弱。她说:“如果不良率只有5%,大部分银行应该都可以自行消化不良贷款,可一旦达到10%,银行系统的半数股东权益都将被销蚀。考虑到中国曾出现大规模的信贷扩张,不良贷款率达到10%也不是没有可能。”
2011年第四季度以来,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已连续3个季度环比上升。16家上市银行今年的半年报显示,除了国有五大行和华夏银行、南京银行不良率下降外,其他的不良率都是上升的。
尽管国内对银行的不良反弹有不少担忧,但中国银行业不良率真的会达到10%那么高吗?
某股份制银行的信贷管理部总经理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银行业的不良率达到10%在历史上也有过,达到百分之十几,还有达到25%。现在还会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下说不清楚,要论证一下。”该总经理还表示,“内控和风险的管理方面,现在银行比当年强。但不良率别说达到10%,就是达到5%银行消化起来都够呛了。”
上述总经理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银行不良率真的达到10%,银行就到了破产的地步。一家银行的拨贷率(拨备占总贷款的比率)达到2.5%,如果100亿元的贷款出现2.5亿元坏账,2.5亿元的准备金可以覆盖掉损失。如果不良率高达5%,计提的拨备不能覆盖坏账,就要动用资本金。现在资本充足率11%,核心资本充足率为8%,不良率超过10%,所有的资本金都要贴进去。
上市银行的半年报显示,虽然不良率出现了反弹,但是截至2012年6月末,整体的不良率都还比较低。除了农行不良率达1.39%外,其他的都在1%以内,兴业银行的最低,才0.4%。可是这些数据有没有完全真实地反映银行业的情况,恐怕很难说。
中国社科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煜辉也认为,银行业不良率潜在的压力很大是不容否认的,但财务上的东西可以通过其他的手段调节。
上述总经理也同意这种观点,他表示:“冰山露在水面上的是一小块,藏在下面的是一大块。银行好坏取决于经济、宏观和货币政策。”
惠誉认为,雄厚的资金和充裕的流动性是支撑中国银行业抵抗一系列坏账冲击的稳固后盾。由于银行日常运营倚靠的是由存款带来、而非由贷款偿还带来的资金流入,所以贷款偿还与否,不会在短时间内影响银行的正常运营。如果银行的运营环境有持续稳定的新增存款和少量的存款流出,银行可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负载坏账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