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中兴通讯业绩下滑超预期 部分基金先行出货

    2012-10-16 02:03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李娜    

    每经记者 李娜

    重庆啤酒等题材股泡沫吹破之后,位于蓝筹股之列的中兴通讯也曝出前三季度业绩预亏“炸弹”,让投资者感受到通讯业的寒意阵阵。

    昨日,中兴通讯带来前三季度预亏16.5亿元至17.5亿元的坏消息,股价也毫无还手之力,直奔跌停。事实上,截至二季度末,仍有超过百只基金持有中兴通讯,少数基金则是将其置于超配位置。伤痛也随之而来,尤其是二季度加仓基金,账面大幅浮亏也是难以避免。

    跌停板上,机构大举“逃命”的场面又于昨日重现。“中兴通讯的业绩太出乎意料,通讯行业的寒冷也来了。未来要看公司的战略调整效果,短期是不能介入。”深圳某基金公司研究人士表示。

    基金宠儿业绩预亏

    作为蓝筹股之一的中兴通讯,是多种指数的成分股。昨日,中兴通讯发布的前三季度业绩公告称,受全球经济及行业形势等因素影响,公司预计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254%~264%,亏损为16.5亿元至17.5亿元。

    中兴通讯作为基金的宠儿,被多只基金列入股票池,甚至是核心股票池行列。来自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共有157只偏股型基金配置该股,其中属于被动投资的指数型基金数量占到66只,主动投资的偏股型基金数量共有91只。

    统计显示,截至二季度末,南方基金、国海富兰克林、建信基金、工银瑞信等基金公司旗下多只基金持有中兴通讯,其中光大保德信优势配置基金持有1829.99万股,持股数量位居首位。而从中兴通讯对单只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来看,银河行业股票同期持有1000万股,占基金净值的比例达到7.51%,当属最高。

    就91只偏股型基金数量比较来看,国海富兰克林等旗下多只基金配置比例均靠前。如国富深化价值股票基金持有560多万股,占基金净值比例为5.47%;国富弹性市值持有1625万股,配置比例为5%。国富策略回报、国富潜力组合等基金的持有比例都在2%以上。

    此外,在2012年上半年,共有23只基金对中兴通讯增仓。工银瑞信核心价值股票基金持股比例在二季度末增至1000万股之上,半年增持超500万股。

    部分机构先行出货

    受业绩预亏的消息影响,中兴通讯的股价昨日全天跌停。而在上周末,中兴通讯的股价的跌幅也超过5%。

    跌停板上,机构大举出货的场面又于昨日重现。深交所数据显示,中兴通讯卖出前五名全部被机构席位包揽,合计卖出4654万元,成交数量接近500万股,占到该股今日总成交额的一半。位于首位的机构席位单日出货2835万元,成交量达到了300万股。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部分重仓该股的基金公司进行采访发现,少数基金公司则早已提前出货。“我们几只基金已出了,现在估计就指数型基金还有。”深圳某基金公司的有关人士如此表示。

    沪上一家基金公司的投资人员也表示:“公司基金在三季度从中兴通讯撤退,目前已没有配置该股。”

    一家合资基金公司的投研人士则表示,公司早先买了中兴通讯,不过数量很少,对基金净值几乎没有太大影响。

    而对于旗下多只基金持有中兴通讯的国海富兰克林基金,截至记者发稿时尚未得到相关答复。

    业绩风险仍将释放

    事实上,中兴通讯成为基金行业近期踩到的又一个地雷。与此同时,所有接受采访的基金公司相关人士,均表示中兴通讯如此大的亏损则是远超过预期。

    “中兴通讯的增长,更多源自海外市场的开拓。由于海外的需求还具有很多不确定性,短期还是规避。”一位基金公司通讯行业研究人员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持有类似观点的基金人士并不在少数。深圳某基金公司基金经理表示。“中兴通讯的业绩太出乎意料,通讯行业的寒冷也来了,未来要看公司的战略调整效果,估值也要重新审视,短期是不能介入。”

    某华南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公司预亏大幅超出市场预期,股价需进一步消化业绩压力。待亏损订单消化完,系统设备毛利会逐步恢复。对基本面没有形成致命影响,正常年份依靠国内200亿的系统收入,利润在20亿以上,后期业绩仍具有弹性。”

    “上半年由于运营商资本开支进度远低于计划,板块整体表现不佳,2、3季度板块业绩难有惊喜。未来关注4G网络建设及牌照发放进程,寻找专网包括集群通信、企业网、广电网、军网的投资机会,因为这不受运营商资本开支影响,且下游客户分散,相对于运营商而言公司议价能力强。”前述合资基金公司的投研人士进一步表示。

    “订悦2013”—— 《每日经济新闻》大征订活动,订报有礼。http://www.nbd.com.cn/corp/2013dingyue/index.html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操盘必读

    下一篇

    银行系纯债基金发行“撞车”年末规模战提前打响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