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张昊
每经记者 张昊
昨日 (10月9日),德赛电池(000049,收盘价35.25元)股价大幅上涨7.14%,除了受益于大盘整体强势外,最主要的原因或是源于同日公司发布的清算子公司的公告。有券商分析师指出,德赛电池这一举动,可能意味着前期夭折的资本重组已经重新提上日程。
清算惠州聚能股权
昨日,德赛电池发布了一则董事会决议公告,会议全票审议通过了 《关于对惠州聚能进行清算的议案》,同意对控股子公司惠州市德赛聚能电池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惠州聚能)进行清算。
惠州聚能成立于2007年3月,注册资本6000万元,上市公司持有其75%股权。公告表示,惠州聚能自2007年成立以来,由于受资金投入、规模及产能限制、高端人才缺乏、质量不稳定等因素影响,难以形成较强的竞争优势,产品销售毛利逐步下降,持续亏损已使其陷于资不抵债的局面。
为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德赛电池董事会同意惠州聚能停止对外经营活动,尽快成立清算小组,并责成惠州聚能经营层对前期经营形成的资产、负债进行清理,办理国地税、工商登记的注销手续。
截至2011年12月31日,惠州聚能经审计总资产12759.78万元,净资产-2723.82万元;2011年销售收入为13293.41万元,净利润-3432.99万元,预计惠州聚能清算过程会带来一些资产处置的损失。
对德赛电池而言,其核心资产包括惠州蓝微、惠州电池、惠州聚能三家子公司,目前上市公司只拥有其75%股权,公司经营管理团队间接持有剩余的25%股权。
惠州蓝微主营业务为电源保护产品,2011年该公司的营业收入为17.32亿元,净利润1.6亿元;惠州电池主营业务为二次组合电池产品,2011年营收11.01亿元,净利润为2466.33万元;惠州聚能主营业务为锂聚合物电芯,2011年实现营收1.33亿元,净利润-3432.99万元。不难发现,持续亏损的惠州聚能已经成为拖累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包袱。
“清算惠州聚能,将利好明后年业绩。”某券商行业分析师认为,2011年惠州聚能亏损直接拉低公司0.18元的每股业绩,今年上半年该子公司亏损1500万元,下半年不亏将提升公司每股业绩0.1元,即便考虑资本处置损失,也将利好明后年业绩。
上述券商分析师认为,长期来看惠州聚能也难以形成较强的竞争优势,电芯行业的资金投入、规模及技术门槛高,公司未来将计划通过参股等投资的方式再介入电芯产业链。
清算或为重组铺路
实际上,德赛电池清算惠州聚能股权,除了甩掉公司的业绩包袱外,更大的看点还在于公司的重组预期。
今年2月份,德赛电池发布了一则临时停牌公告称,公司正在筹划重大事项,股票自2月10日开始起停牌,待相关信息披露后复牌。3月26日公司公告表示,本次资产重组的思路是公司拟向惠州上阳定向发行股份,以购买其持有的香港创源100%股权,实现对下属三家控股子公司100%的控股(香港创源持有德赛电池三家控股子公司各25%的股权)。
另一方面,由于香港创源名下还持有其他不良资产,难以彻底剥离。为此,惠州上阳进行内部整合,设立香港鼎祥,由香港创源将这惠州三家子公司25%股权转让给香港鼎祥,再由上市公司向惠州上阳发行股份,以收购香港鼎祥100%股权方式,实现对惠州三家子公司25%股权的收购,从而完成惠州三家子公司的整体上市。
尽管上市公司乃至资本市场均对三家子公司整体上市看好,但最终的结果是该重组计划以失败告终,而失败的原因除交易对方惠州上阳多达122名股东、短期内就重组未达成一致意见外,更重要的因素在于标的资产之一的惠州聚能仍处于亏损状态。
上述券商行业分析师表示,本次清算亏损的惠州聚能将为重组扫清障碍,这或许意味着公司的资产重组将随时启动。如果重组顺利完成,上市公司将直接和间接持有两家子公司100%股权,增厚业绩15%左右。另外,再融资障碍也将扫清,这将进一步解决约束公司发展的机制问题,有助于公司快速发展和扩张。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