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13亿国民4亿人次出游 一个长假能否消化?

    2012-10-09 01:02

    每经编辑|每经实习记者 王雅洁 发自北京    

    每经实习记者 王雅洁 发自北京

    “国庆才有假呀!”10月8日,在北京工作的白领加加(化名)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道:“平时工作很忙,基本没有时间出去玩。我觉得有必要恢复‘五一’长假,这样的话,两个长假可以缓解出行。”

    北方交通大学旅游系主任王衍用、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德谦昨日也对记者表示,支持恢复“五一”长假。

    但国内知名旅游和文化学者裴钰认为:“恢复‘五一’长假背离了整个产业发展规律”。他指出,所谓的“黄金周”是零售业、餐饮业、运输业为主的消费市场活跃的阶段性现象,分析“黄金周”不能简单地只看“旅游人数”的增加,仅从“旅游人数”推导出有必要恢复“五一”长假的结论是不科学的。

    中国旅游研究院产业研究所所长李中广表示,为了应对黄金周旅游人数集中爆发、交通拥堵等问题,考虑研究恢复“五一”长假是很有必要的。不过他称,目前并未获悉有恢复“五一”长假的迹象。

    黄金周出行人数首超4亿

    10月8日下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国家旅游局新闻处获悉,经国家旅游局、国家统计局汇总,今年中秋节和国庆节8天假日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4.25亿人次,比2011年“十一”黄金周增长40.9%(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23.3%);实现旅游收入2105亿元,增长44.4%(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26.3%);游客人均花费支出495元。

    此外,黄金周期间,在全国接待的4.25亿人次游客中,过夜游客(仅限于住在宾馆、饭店和旅馆招待所)为9694万人次,比2011年“十一”黄金周增长36.0%(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9.0%);一日游游客为3.28亿人次,同比增长42.4%(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24.6%)。在所实现的2105亿元旅游收入中,民航客运收入81.6亿元;铁路客运收入33.2亿元;39个重点旅游城市实现旅游收入786亿元;其他旅游城市和景区实现旅游收入1204亿元。

    其中,在北京、天津、承德、秦皇岛、沈阳、大连、长春等39个重点旅游城市,长假期间共接待游客1.39亿人次,其中过夜游客 (口径同上)为2856万人次,一日游游客为1.10亿人次。纳入全国假日旅游统计预报体系的119个旅游景区(点),长假期间共接待3425万人次,门票收入17.7亿元。

    恢复“五一”长假是否可行?

    王衍用认为,黄金周是社会意义上的黄金周,旅游仅仅是其中一个概念。“中国人要有更多的时间。”他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主张恢复“五一”长假。

    李中广则指出,从2008年取消“五一”长假以来,“十一”黄金周期间,国内旅游人数以每年20%以上的增幅增长。但从目前来说,并未获悉有恢复“五一”长假的迹象。他直言,恢复“五一”长假,不仅涉及到旅游部门,还涉及人社部门等其他多个部门。而目前,国内经济的下行压力明显,效率有待提升,短期内向相关的20余个部门提议恢复“五一”长假不太可能。

    但裴钰认为,所谓的“黄金周”是零售业、餐饮业、运输业为主的消费市场活跃的阶段性现象,分析“黄金周”不能简单地只看“旅游人数”的增加,仅从“旅游人数”推导出有必要恢复“五一”长假的结论,是不科学的。他指出,从今年前9个月的官方服务业PMI指数来看,每月均超过了50%,在荣枯线之上,市场需求依然稳健。除此之外,生活性服务市场目前最关键的问题是服务企业的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不断下降(从今年4月66.6%连降至60.9%),特别是中小服务企业经营信心普遍不足。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薛胜文也指出,今年双节期间,知名景点出现游客井喷现象在意料之中,“五一”长假的取消并不是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决定性因素。国家此次大力支持旅游业发展,小型车辆在高速公路段可以免费通行,还有大批旅游景点降价,均是游客“井喷”的诱因。

    他指出,恢复“五一”长假,一方面势必会削减部分传统节日的假期,另一方面却可以繁荣旅游市场,对拉动内需有重要作用。综合考虑,面对目前国内的经济形势,恢复“五一”长假,可以救一时之急。

    推动“碎片化”假期

    薛胜文同时表示,用自由选择的带薪假期代替集中统一的长假在一定程度上将有利于促进消费,集中的长假会造成交通拥堵,景区客流爆增,旅游者处在焦虑和浮躁当中,不能尽情享受旅游带来的快乐,而自由选择的带薪假期可以使人们错峰出行。此外,要想从根本上促进假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不断对旅游产品进行创新,完善旅游的产业链。

    而裴钰建议,可以借鉴当前欧美等发达国家发展的经验,只保留一个长假期(7天),化整为零,改为小假期(3天、5天),形成顺应国际潮流的“碎片化”假期形式。

    李中广表示,合理的制度安排比单纯纠结假期的增减更有效,关键在于引导百姓把假日的总量盘活,有效分配,不失为一个促进假日经济消费的办法。此外,涉及交通、铁路、民航的公共服务建设也要跟上,并引导完善旅游预约制度和旅游分销系统。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中国经济有救了?

    下一篇

    高速免费“首次上路”磕磕碰碰 政策仍需磨合期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