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额的罚单不仅垫高了险企的违规成本,也表现了监管部门治理行业乱象的决心,重拳出击对违规行为形成震慑力,却给普通的投保人吃了颗定心丸。
冀北
截至今日,媒体已经关注了太多的保险行业的弊端,其中销售误导等保险欺诈行为更是提了又提,虚挂业务及成本费用套取保费也是见惯不鲜,然而众多的保险公司似乎有意考验媒体的耐力。在监管部门一遍又一遍的“刀砍斧劈”后,此等行业恶习屡禁不绝,往往如同烈火燎原后的野草一样,见风遇雨就再次疯长,这不能不引起社会的关注。
保险作为社会的稳定器,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的重要性无可置疑。而目前保险行业形象却难以和这一地位相匹配。不少保险公司HR都曾表示,虽然目前媒体普遍都在报道增员难的问题,但实际上,保险公司招不到人。很多的情况下并不是待遇问题,而是不少的应聘者对于保险行业普遍的存在质疑的态度。甚至于在一些人看来,保险从业人员宛如是传销人员的形象。而在一些有深厚的行业认同感,并拥有国际视野的营销员来说,保险行业对于他们来说是朝阳行业,国外成熟保险市场上彬彬有礼的保险经纪人以及MDRT的顶级会员是他们膜拜的偶像,也是他们一生为之奋斗的方向。两厢对比,便反映出国内外保险市场发展的距离。
而要改变这种局面,就需要逐步促进国内保险市场的成熟,这在一方面要求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做基础,另一方面则要求行业监管的加强,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前引后推快速发展的格局。
经济水平的提高非一朝一夕之事,但行业监管却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有效的加强。前两年的治理酒驾让我们看到,如果真心想治理,就没有什么达成不了。
然而监管部门奋力挥出的重拳,经过层层的减弱,最后往往如同变成一个小指头去挠痒,这让众多敢于铤而走险的保险公司在胆战心惊后哑然失笑,相信这是众多依靠保险来保障自己生活的普通民众所最不愿意看到的。
今年年初,保险监管部门出台拟《人身保险业务经营管理规定》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一时间议论纷纷。条框中多项关于保险公司违规行为,处罚金额均在一万元之下,这让人们颇为质疑,对于那些收入颇高的保险主管来说,一万元充其量只是隔靴搔痒。相比较于高额的违规取得的非法收益,这种水平的违规成本与其说是一种惩罚,倒不如说是变相的激励。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主管人员与普通业务员未进行分级处理,而是进行同等处罚,这似乎也难以反映出“因人而宜”的公平理念。然而从行业违规频现到相应的规章制度出台,此条例的出台毕竟是业内监管水平的一个提升。
另外,从保监会和地方保监局对于保险公司的处罚力度来看,也大有不同,在保险法规定的罚款区间内,保监会多“顶天”开罚单,对行业违规现象进行高额罚款,以增加保险公司的违规成本。尽管从2012年前9个月来看,保监会仅开出了4张罚单,但无一不在保险行业引起轩然大波。
高额的罚单不仅垫高了险企的违规成本,也表现了监管部门治理行业乱象的决心,重拳出击对违规行为形成震慑力,却给普通的投保人吃了颗定心丸。
而不少地方保监局的监管活动则更让人感觉是“软性执法”,尽管不少保监局密集开出罚单,但从罚单的具体内容可以看出,不少处罚力度偏软,没有对违规者形成有效的规制力。万元左右的罚款,对于违规者来说并无较强制约力。在不少基层保险从业人员的眼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违规操作是一桩相当有利润的买卖。
因此,欲谋保险业之大发展,当先改保险业之形象,而欲改保险业之形象,则需下大力气整治行业乱象。其实我们可以看出,在2011年经过对寿险业销售进行加强整治后,销售误导等违规行为明显减少,这固然造成了一些保险公司账面上保费收入的减少,让人大呼“寿险寒冬”,然而从长远来看,这一刀却下的很有必要,毕竟,一个烂了一块的苹果,如果不削掉腐烂的部分,迟早这个苹果会整个烂掉。而从寿险行业的整治我们也可以看出,保险行业的监管风暴,不但有必要持续监管,而且也能监管好,并且应该来的更猛烈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