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重点,应该放在债券市场。对此,金改“十二五”规划已经作了明确的描述.
周俊生
扩大直接融资,在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中,一直是一个坚定不移的政策取向。金改“十二五”规划明确了发展直接融资的量化指标,即争取到2015年非金融企业直接融资额的规模达到社会融资规模的15%。相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为了达到平衡中国金融结构的目标,努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以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将对我国资本市场产生深刻影响。
一提到发展直接融资,很多人会习惯地想到股票市场的扩容。因为尽管中国资本市场的初创时期是以国库券、企业债券以及金融债券等起步的,并以此为基础让民众有了初步的金融知识,培植了早期的投资者队伍,但在交易所市场建立起来后,很快形成了以股票为主导的市场格局。
20多年来,A股市场的发展突飞猛进,投资品种也日益多样化,除了主板市场以外,还建立起了中小板和创业板市场,新三板市场也在近期面世。但与此同时,债券市场却日益萎缩,国库券的发行数量虽然仍很庞大,但其交易已经更多地限制在银行间市场。至于企业债券,虽然可以在交易所挂牌,但几乎无人问津。相比于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在我国资本市场上无疑已经被“边缘化”。
债券市场的“被冷落”,导致我国发展直接融资的途径似乎只能集中在股票市场。因此,每年都有大量新股进入市场,A股市场的风险也比国际股市大一些。20多年来,A股市场表现出“牛短熊长”的特点,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将发展直接融资的重点放在了股票市场上。
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之所以会集中于股票而冷落债券,当然有这两种投资品种不同特点的客观原因。企业发行股票不像债券那样付息,更不用考虑还本。但更重要的是,很多人认为股票发行是竭泽而渔的圈钱行为,这加剧了市场的投机炒作风潮和贪婪心理。而更多的投资者由于无力承受股票的投资风险,只能远离这个市场,无法通过资本市场的投资来实现个人财富的增值。
“十一五”期间,我国直接融资比重已经达到11.08%,“十二五”期间,这一数字将提高到15%,这并不是一个过高的目标。但如果直接融资过度集中于股票,那么,这个额度对于已经负重过度的A股市场来说,仍然是一个过高的目标。因此,未来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重点,应该放在债券市场。对此,金改“十二五”规划已经作了明确的描述:“完善债券发行管理体制,加强各部门协调配合;稳步扩大债券市场规模,推进产品创新和多样化;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为债券市场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推进债券市场建设的“路线图”已经绘就,现在的关键是要将它落到实处,而这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对于市场管理部门来说,当务之急就是要遏制企业过度泛滥的股票融资需求,引导企业将融资目标更多地放在债券市场。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