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10月份创业板解禁超500亿元

    中国证券报 2012-09-14 13:46

     

    10月底,创业板即将年满“三周岁”,多数首批登陆创业板的公司也将迈入全流通行列,当月解禁规模预计逾500亿元,环比增加15倍。而未来一年,135家创业板公司的解禁规模预计超过2000亿元。中国证券报记者13日逐一致电10月底首批解禁的26家公司获悉,目前多数公司态度尚不明朗,亿纬锂能(12.360,0.16,1.31%)则明确表示大股东暂不减持。

    市场人士指出,数额巨大的解禁规模将不可避免地会对创业板市场带来冲击,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既要尊重创业板大股东限售股解禁的权益,也需要加强制度约束,进一步完善减持环节。

    全流通“阵痛”恐难免

    相比主板和中小板,创业板的股本结构相对封闭。数据显示,目前创业板的限售股占总股本比例高达61.16%,而沪深主板的限售股比例均低于20%,中小板这一比例为40.68%。限售股占比偏高,意味着创业板在走向全流通过程中,将承受更大的解禁和减持压力。

    10月30日是创业板成立三周年的日子,特锐德(11.760,-0.04,-0.34%)、神州泰岳(17.980,-0.26,-1.43%)等26家公司的大股东关于上市之后三十六个月内不转让股份的承诺也随之到期(另外两家首批登陆创业板的公司探路者(17.620,-0.23,-1.29%)、上海佳豪(7.870,-0.30,-3.67%)大股东持股将于11月1日解禁)。这导致创业板10月底解禁规模将飙升至522.15亿元,环比增加15.57倍。

    首批公司全流通打开了解禁大潮的闸门,创业板面临的解禁和减持负担不是短期问题,而会长期存在。数据显示,2013年创业板单月平均解禁市值将高达179亿元,而2012年1-9月的平均值仅70.96亿元,凸显出化解这一问题的紧迫性。

    针对创业板解禁高峰将至的情况,深交所近日发布《创业板信息披露业务备忘录18号》,要求实际控制人应在大宗减持等出售行为2个交易日前刊登股份减持计划公告。

    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左晓蕾(微博)表示,创业板推出以来,大批高管辞职套现,原始股东也通过减持赚得盆满钵满,监管机构、投资者一直处于容忍的状态中。无论是原始股东还是高管,都应该着眼于企业做大做强。

    业内人士认为,在衡量大股东解禁对市场的影响时,必须要考虑到当前创业板的承受能力。未来一年,将有135家公司大股东股份解禁,期间创业板解禁规模将高达2200亿元,而刚刚过去的8月,这些公司的股票成交总额仅728.74亿元。近一段时期,A股市场在经济增速放缓、业绩增速回落等因素的影响下,交易活跃度明显下降。创业板指数虽然今年以来实现1.4%的微弱涨幅,但流动性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大量解禁股份集中“泄洪”无疑会加重二级市场资金面负担。

    “解禁不一定要减持。”神州泰岳证券部工作人员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适度的减持有利于股票市场流通,大股东关于减持的任何决定都会考虑市场影响,并且会从公司发展的角度考虑。

    的确,创业板未来一年解禁规模2000多亿元,并不意味着会有同等数额的减持。对于总市值普遍偏低的创业板公司来说,解禁潮对于股价造成的冲击早已有前车之鉴。2010年1月,首批创业板公司网下配售股份即将解禁,从1月15日开始,28家公司的股价纷纷连续下跌,特锐德半个月跌幅高达17.4%。2月1日,参与配售的机构持股解禁,当日大批解禁公司遭受重创,特锐德全日大跌8.13%。

    为了了解创业板公司大股东未来的减持意愿,中国证券报记者逐一致电将于10月30日解禁的26家公司。其中,10家公司证券部电话无人接听,或以负责人出差、开会为由拒绝接受采访。另有15家公司表示,上市公司不了解大股东解禁之后的减持计划,一旦有相关减持信息,公司将会严格按照深交所政策及时披露。亿纬锂能则给出了明确答复:“大股东是公司发起人,已经明确表示不会减持,他们希望公司能够发展壮大。此外,少数原始股东非常看好公司,未来可能会进行增持。”

    从上市公司的态度来看,静观其变成为主流想法。然而,需要强调的是,瞬息及至的解禁潮对于创业板的影响将是空前的,巨额解禁规模带来的情绪压力,以及扎堆减持给市场带来的冲击都不容小觑。

    一方面,创业板大股东持股成本低廉,落袋为安的心理增加了未来减持的可能。以创业板高管为例,自2009年以来,535位高管先后进行了减持,累计套现金额61.50亿元。2011年年报显示,所有创业板公司的高管薪酬支出总额为8.60亿元。也就是说,仅以当前减持情况看,创业板高管从股市获得的金钱已经是年薪的7倍多。

    另一方面,创业板大股东可能会面临一种艰难选择,通过实业经营难以获得满意业绩,利润变薄又会导致分红缩水,反而是二级市场套现会直接获取大量财富。

    减持环节亟待完善

    当然,在证券市场制度渐趋成熟和完善的当下,限售股到期之后,赋予大股东的持股流通权符合公平原则。不过,基于创业板市场的承受能力,约束限制减持行为实属必要。

    左晓蕾指出,对于辞职套现的高管,建议按照取得股权成本与减持金额计算获利,对其征收高额所得税。当然,对于三年禁售期满的大股东会比较难处理,他们已经按照当年公告兑现了限售承诺,如何缓解减持带来的冲击,需要更加合理的制度性安排。

    市场人士建议,首先,信息披露内容应更加详细和具体。在减持计划中,大股东不仅应披露减持目的、期间、数量、比例和方式,还应对上市公司发展作出展望,包括未来的盈利前景和重组变动,以防大股东在业绩变脸或并购生变前“跑路”。此外,还应强制规定大股东披露拟减持价格区间,并对价格下限加以限制。

    其次,《备忘录18号》规定大股东拟减持5%,即触发披露义务,这一比例可以进一步下调。偏高的披露门槛,将使得创业板多数大股东存在隐性减持的可能,而其套现总额不可小觑。同时,针对不同质地的公司应设定差异化披露标准。

    此外,还应加强大股东减持期间的信息反馈。如果创业板股票的股价连续下跌或成交量明显放大,应披露期间大股东的交易记录,并对交易异动的原因加以解释。对于频繁实施套现行为的大股东,应从定量披露改为定期披露,每周或每月披露股份变动情况,便于投资者了解减持信息。

    专家表示,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既要尊重创业板大股东限售股解禁的权益,也需要通过制度约束,在减持环节进行完善,并细化信息披露内容,这将有利于创业板市场的稳定和保障投资者权益。(来源:中国证券报)

     

    上一篇

    11上市公司13高管今扎堆辞职或因中报业绩差

    下一篇

    卖方研究巴结买方 美女销售送爱心早餐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