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创下34个月以来新低的PPI数据再次验证了我们对“经济见底时间窗口可能被延后”的判断,“三明治陷阱”正是当前中国企业所处困境的真实写照。
张茉楠(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副研究员)
8月份,创下34个月以来新低的PPI数据再次验证了我们对“经济见底时间窗口可能被延后”的判断,“三明治陷阱”正是当前中国企业所处困境的真实写照。
从根本上讲,中国当前PPI的大幅回落是内外需萎缩叠加造成的。8月份,PPI同比下降3.5%,连续六个月出现负增长,可以说,需求萎缩导致价格大跌的情况已经相当严重。
PPI持续下行首先表明库存冲击仍然继续发酵。8月份PPI同比增幅从7月份的-2.9%降至-3.5%,远低于过去十年平均值的2.5%左右,环比也低于过去十年平均值的0.4%,这表明对工业品需求依旧疲软,工业企业仍然处于去库存化阶段。
目前的情况是,企业正在用当前较低的销售收入来抵扣较高的存货成本,企业因此也陷入“三明治陷阱”,两头受到挤压,利润空间大大被压缩。由于后期需求不容乐观,大部分企业对原料采购持谨慎态度,导致最终需求不旺。零售库存对供应商库存消化幅度有限,企业进一步补库存动力不足,可以预期的是,即便是补库存,可能只是阶段性补库存,难以进入补库存的良性循环,PPI下行难以在短期内被逆转。
价格周期与利润周期的同步特征正在进一步显现。随着PPI持续负增长,工业企业也出现全行业、全产业链利润的大幅下滑,企业深陷“需求萎缩型”产能过剩困局。去年年底北京大学曾经对东部沿海地区的3000家中小企业做过一次调查。调查报告显示,被调查企业平均利润比上年缩水了30%~40%。随着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涨,很多企业无法靠更好的品牌建设和更先进的技术运用来保持利润,再加上海外需求萎缩,订单锐减,很多企业目前的运转状态平均仅能达到产能的71%。
今年这种态势进一步向大中型工业企业蔓延。数据显示,1月~7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6785亿元,同比下降2.7%;其中7月当月实现利润3668亿元,同比下降5.4%,这是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增速连续第六个月出现负增长。随着前期过剩的矛盾与市场需求回落 “双碰头”,工业品价格持续下滑,且跌幅较此前进一步扩大。
PPI持续受挤压将打击工业生产,给宏观经济带来进一步下行压力。数据显示,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8.9%,比7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1月~8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1%,比1~7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继续下滑显示经济仍在探底过程中,并且仍然未看到明显反弹迹象。
从本质来说,工业增加值走势主要受下游消费和投资需求驱动。制造业投资是固定投资中最大一块,占比在36%左右。8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速比7月回落0.95个百分点,对投资增速形成拖累。制造业企业盈利的持续下滑和偏高的资金成本是约束制造业投资的主要因素,而去产能的压力也使制造业投资进一步承压,导致经济见底信号延后。
中长期看,中国工业生产面临的增长困境预示的是未来增长动力可能不足。企业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增速下滑,需求疲软,成本上升、利润缩水”这样的困境,更要面对结构调整和转型的难题。事实表明,中国制造业长期以来赖以高增长的要素基础和国际大环境正在发生趋势性改变,这对于依赖于“成本驱动”,以及处于全球产业链低端的“中国制造”而言,利润空间会越来越小,被淘汰出局的将会越来越多,这可能是中国经济不得不面对的“新常态”。
如何有效逆转需求性萎缩带来的价格冲击,要对症下药,不仅要着眼于短期的政策刺激和减税减负,更应突出中长期的结构调整,大力淘汰落后产能,促进行业结构调整优化和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在低谷中为下一轮发展夯实基础。同时,要努力稳定萎缩的市场需求,使行业先进生产能力能够生存。对于企业而言,需要“苦练内功”,在市场倒逼下,加快企业技术和产品结构转型升级的步伐。加快从价值链的低端逐步走向中高端,通过优胜劣汰做大做强一批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生产效率,真正培育中国工业企业的综合竞争优势。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