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上海“转”出一个新天地——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

    人民日报 2012-09-11 10:07

    讲责任,成为不辱使命的领导集体

    记者:下一阶段,上海面临怎样的挑战?

    俞正声:上海正面临改革攻坚阶段、发展关键时期的诸多困难和挑战:

    一是国际、国内发展环境依然复杂。从国际因素看,盲目扩张、放松监管、寅吃卯粮等产生的国际金融危机,既非一日之催生,也非一时就云散;从国内因素看,高速发展沉积的结构性问题,特别是产能过剩、消费不足,也绝非一两项措施能解决。

    二是上海转型中深层次矛盾和体制障碍更加突出。经济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重道远;创新创业活力不足,改革开放力度不够,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三是改革攻坚的社会矛盾凸显。常住人口总量快速增长;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压力加大;社会矛盾多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群体利益诉求日趋多样、协调难度增大;执政能力面临日益增长的民众权益诉求挑战。

    这些困难和问题,既有客观影响,也反映出我们改革创新意识、攻坚克难决心与形势发展、群众要求还有差距。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转方式先要转精神”,不掩盖问题,不回避矛盾,不得过且过,始终坚持科学发展道路。

    记者:上海新一届市委领导班子将如何更好地担当历史重任?

    俞正声:新一届市委领导集体特别是市委常委会班子成员,唯有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和自我修养,才能无愧于全市党员和干部群众的重托。

    一是讲责任,努力成为不辱使命的领导集体。职务给予我们的,重要的不是权力而是责任,是历史赋予、人民赋予的责任。市委领导集体将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贯彻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迎难而上、勇于担当、积极作为。

    二是讲忠诚,努力成为政治坚定的领导集体。时时刻刻以党的利益为重、以大局为重,忠于党、忠于人民。反对封建思想,不允许存在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殊公民,不允许存在凌驾于党规党纪之上的特殊党员;反对特权思想,从内心深处将超越法律和制度的“特殊”视为耻辱,牢记使命,为人民尽忠尽责、服务效力。

    三是讲法治,努力成为依法执政的领导集体。做尊法守法的表率、依法办事的表率、自觉接受监督的表率。要加大政务公开、信息公开力度,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使权力始终在阳光下运行。

    四是讲学习,努力成为高素质的领导集体。学他人之长,学以广才;读书求理,学以立德;深入调研,学以增智。让学习成为一种爱好、习惯和品格,成为广大党员干部普遍的精神追求。

    中国新一轮发展格局,上海要“四个率先”

    记者:未来10年上海发展如何定位?

    俞正声:中央要求上海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和科学发展先行者,提出“四个率先”要求和建设“四个中心”目标,即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率先推进改革开放、率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这是一项融合国家发展战略与上海自身要求的重大阶段使命,是上海在全国新一轮改革发展中的历史定位。

    7月23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胡锦涛总书记特别强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仍然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这番讲话有很强的针对性。科学发展观提出9年多,也已深入人心,但实事求是地说,我们很多思维、体制、机制还不适应科学发展要求,还需要在深化改革上付出艰苦努力,真正使科学发展理念在中国社会全方位生根。

    习近平同志在上海市第九次党代会上曾指出,上海未来发展必须放在中央对上海发展的战略定位上,放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放在全国发展的大格局中,放在国家对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总体部署中来思考和谋划。强调上海发展到现阶段,必须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更加注重优化发展途径,更加注重丰富发展内涵,更加注重增强发展动力,归根结底就是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之路。

    未来上海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勇敢地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坚定不移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之路,在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伟大征程中阔步前进,交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答卷。

    上一篇

    沪指三连阳大涨4.77% 53亿资金抄底五行业

    下一篇

    苗圩:一年左右时间内发放4G牌照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