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寒暑假,她都会千里迢迢地从上海赶到边疆,走访少数民族学生家庭;在她的努力下,近两年,上海中医药大学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就业率达到100%。
才放暑假,党的十八大代表洪汉英就跑到了新疆。辗转从伊犁回乌鲁木齐,深夜到库车,然后去阿克苏……乘飞机或者长途车到达后,再找出租车去学生家,如果去的县城或乡镇太偏远,没办法“自力更生”,就努力发掘朋友“资源”,帮助解决交通问题。
悄悄地来,快快地走,不提前告知,不在吃饭时间拜访,是洪汉英的原则——“新疆人太好客,如果我提前通知学生,家长们肯定要隆重接待,给他们增添负担。毕竟,我要看的多数学生都是家庭贫困的。”
一个女子只身行走在偏远边疆,会不会害怕?洪汉英回答:有时有点紧张,但更觉得不能停下脚步。因为“只有多交流,通过直观的行动,才能消除文化差异形成的隔阂”。
“我的工作是培育种子,不会轰轰烈烈,更需要‘润物细无声’的力量。”
今年47岁的洪汉英是锡伯族人,生长在新疆,20岁已成为中共党员,曾是一名出色的大学公共课教师,2009年,为了与丈夫团聚,调到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校用其所长,让她担任学生辅导员,专门负责学校300多名少数民族学生。
洪汉英熟悉民族政策,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和习俗,掌握维吾尔语等多门少数民族语言,遇到突发性事件处理,能够与学生顺畅沟通。民族学生生病,洪汉英会送来亲手制作的“随哈西”、“聚洼洼”,让他们吃到“和妈妈做的一样的饭”。学生进入医院实习需要吃清真餐,她专门到每家附属医院了解情况,落实解决方案。每当国家出台新的援疆政策,她都及时学习、积极宣传,让少数民族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学校的关爱和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年年寒暑假,洪汉英都会去家访,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2010年暑假,她来到伊犁的乌孜别克族学生肖克来提家,发现因为父亲患病去世,这个家庭经济十分困难,只能拖欠学费。洪汉英对一直无助哭泣的学生妈妈承诺:“不要担心,不会因为学费影响到孩子学业。”在她的多方帮助联系下,肖克来提今年顺利毕业,如愿进了伊犁州立中医院。
从2010年起,每到就业招聘季节,洪汉英都会密切注意新疆的各种用人信息,带上新疆籍毕业生到乌鲁木齐等地应聘、投简历,不能亲自来的学生就填好几个志愿由她代投简历。用人单位看着她百折不挠地为学生争取岗位,好奇地询问她是学生的什么人,“我是专程从上海来的老师”,这一答案让他们惊讶而感动。在她的努力下,上海中医药大学新疆少数民族学生近两年的就业率达到100%。
面对学生和家长的感激,洪汉英总回答:“我的收获不是这些感谢,而是通过这样一件件小事、一个个学生,影响更多人,消除文化隔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