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裁员合法抗议有理 摩托罗拉南京裁员仍陷僵局

    新华网 2012-08-25 17:17

    截至24日,摩托罗拉移动南京地区裁员一事仍在僵持状态。公司想突然袭击各个击破,员工却紧紧抱团抗议。裁员合法,抗议也有理,如何突破僵局成为关注的焦点。

    截至24日,摩托罗拉移动南京地区裁员一事仍在僵持状态。公司想突然袭击各个击破,员工却紧紧抱团抗议。裁员合法,抗议也有理,如何突破僵局成为关注的焦点。

    裁员幅度让员工难以接受

    被谷歌(微博)收购后,摩托罗拉南京研发中心的一些员工就有了裁员的心理准备。让他们意外的是,没想到裁员幅度如此之大,整个中心或将关闭。

    一位不愿具名的员工介绍,从有关渠道得到的消息是整个中心将关闭,这意味着约500名员工都将面临裁员。在南京的记者沟通会上,摩托罗拉移动技术公司大中华区总裁孟檏不愿透露裁员规模,也不愿确认中心是否关闭,但表示“很多研发人员将受到波及”。

    这位员工向记者透露,截至24日,摩托罗拉高层正就裁员事项在一一找员工谈话,但许多员工坚决拒绝,要求公司高层与选出的员工代表谈判,目前裁员陷入僵局。此前的15日和20日,员工还曾两次在中心门口抗议,要求与公司高层集体对话。

    他还告诉记者,之所以强烈抗议公司裁员,不仅在于补偿标准存在分歧,更是对突如其来的裁员难以接受。“15日抗议的前几天,北京才传出关于裁员的小道消息,后来是媒体报道,直到20日高层前来才真正确认。现在突然就要我们签字走人,在企业干了八九年了,怎么可能接受?”这位员工说。

    另一位30多岁的张姓男员工说,员工代表谈判时向高层提出的要求之一就是延迟12个月关闭中心,以给员工留出缓冲期。“我们手头还有很多工作在做,延迟关闭对于我们重新就业也有利。”这位员工说,“但是公司高层拒绝了这一要求。”

    “软裁员”并不违法

    面对经营困境,企业缩减业务、精简人员、调整发展思路,这既是渡过难关的重要手段,也是法律赋予企业的合法权利。

    上海市申达律师事务所律师胡燕来说,依据媒体披露情况,摩托罗拉目前的裁员应称为“协商一致解除合同”,这种“软裁员”是企业惯用手段,并不违法。和正式启动裁员程序相比,这可以大大节约成本,也给员工争取更多赔偿提供了机会。他同时介绍,如果企业正式启动裁员时,须首先向工会说明情况、听取意见,并提前30天告知员工,向政府报告直到正式执行。这种方式成本高,且存在失败风险。

    但不论“软裁员”还是“硬裁员”,摩托罗拉突袭式大规模减员显然令员工难以接受理解。一位在摩托罗拉工作多年的员工反复对记者说:“我们的劳动力成本最低,我们目前还处于赢利状态,为什么要关闭南京研发中心?我们想不通。”

    从外企白领到失业者,巨大的落差也让员工为前景担忧。“南京不同于北京,数百名研发人员同时离职,当地IT市场根本无法消化。”一位30岁的李姓女员工说,以前她的同事跳槽广受欢迎、薪酬丰厚。但现在由于大幅裁员,员工重新求职时薪水普遍下降20%至30%。“员工中大多数人年龄在30岁到40岁之间,房贷、孩子上学、赡养老人……正是经济压力最重的时期。”她说。

    类似裁员政府应介入

    法律界人士认为,经济形势变化、用工成本上升正使外资企业在华裁员成为无法回避的问题。经营困境中企业裁员无可厚非,但在争取盈利外企业还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北京市联拓律师事务所主任刘昊斌说,企业裁员手法如果过于突然,会引起员工极大的排斥和反感。这种做法本身也显示出企业对裁员信心不足,担心员工冷静下来之后,会向企业提出更高的补偿要求,所以希望通过施压、利诱的方式来逼员工就范。早几年此类行为效果颇佳,但现在员工不仅要求获得更好的补偿,还追求平等和知情权,花钱多不一定能带来稳定,裁员方式应更多关注员工感受。

    他还说,员工维权也应多一些协商技巧。被裁员工应首先冷静分析,界定自身诉求,而后统一行动,集体协商,通过正式的渠道维护自身利益。

    胡燕来则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大法律常识的普及力度,让普通员工在入职之前就应熟悉《劳动法》《合同法》等法律的一些基本常识,从而让员工采取合理的手段和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另外,法律界人士也认为,对于类似摩托罗拉这样的大规模裁员事件,政府劳动保障部门和工会等组织也应事先介入,从而更好地协调劳资双方的矛盾。

    上一篇

    委内瑞拉工厂爆炸致7人死亡48人受伤

    下一篇

    龙永图:四大力量推动 中国经济下行趋势可以逆转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