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坐地生财模式终结 转型才能“涅槃重生”

    2012-08-24 01:00

    文/范小冲

    (阳光100集团常务副总裁)

    自2010年4月国家启动新一轮房地产市场调控以来,楼市出现大“变天”。

    当下,转型是所有房企,乃至中国经济的必然出路。目前调控虽然有周期性、依靠行政手段等特点,但可以肯定的是,以前的高增长模式将一去不返,房地产企业指望 “回暖”,等待下一个“春天”的想法是不现实的,唯有通过发展模式转型、产品服务升级来获得“涅槃重生”。

    调控:应向市场手段转变

    房地产关乎国计民生,与宏观经济走向关联度极高,因此,进行房地产调控是必要的,但调控的方式方法应优先考虑市场手段,而非行政手段。目前的楼市调控主要是应急,更多的是利用行政手段,后期难免会出现一些副作用。另外,目前调控只盯住房价,还未来得及真正启动深层次的改革,所以可能会造成今天打压,明天救市的现象,令房企和购房者都无所适从。所以,目前我们急需建立合理的、长效的调控机制,走出调控-反弹-调控的怪圈。

    限购是离市场原则最远的调控手段,其出发点之一是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事实上,这一目标完全可以通过信贷政策手段实现,比如对多次购房者,通过提高首付比例、贷款利率的方式进行限制,还可以通过房产税加大多套房的持有成本。

    限价也是一个道理,价格是企业根据市场供需情况自主制定的,如果政府来给它做限制,市场价格信号就彻底失灵了,企业很难按市场规律运营,购房者也难以获得稳定的价格预期。

    实际上,欧美房地产市场也有变动周期,房价下跌政府会托市,房价上涨政府就会抑制,但主要是靠市场手段去熨平周期。

    模式:坐地生财难再继续

    房地产企业过去的增长模式就是坐地生财。

    招拍挂之前可以通过协议出让等方式以很少的资金控制土地,然后通过卖房变现让土地增值,这可以被称为“圈地时代”。而招拍挂之后就是资本时代:价高者拿地,要圈地先圈钱,于是房企上市、高价拿地的现象频现,这是另一种坐地生财的模式。但这两种模式盈利的前提都是土地增值预期,因为我国不允许土地买卖,开发商只有通过 “房子”这个媒介来让土地变现、增值。

    不过,这一发展方式今后恐怕难以为继,因为现在住宅市场已实现双轨制,保障房和商品房两个市场并行,投资投机需求受到挤压,房价不会再像以往那样稳涨不跌。

    转型:二三线城市孕育着机会

    但房地产依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下一步中国城市化主战场将在二三线城市展开,城市功能升级、城市竞争加剧,对房企来说,孕育着各种机会。

    转型可能是涅槃重生,也可能是跌落深渊。转型并不是简单地安排些资金或者换些项目就以为大功告成了,在一种新的模式下,产品定位、盈利模式、利润来源、人才准备、上下游供应商和客户都会发生变化,转型之初会面临陌生的市场,需要从头学习,资金链等方面也会受到巨大挑战,但唯有通过发展模式转型、产品服务升级才能获得“涅槃重生”。

    从发展模式上看,今后开发商需要通过好的产品(房子)、好的服务赢得市场,而不是依靠土地升值来赚取“快钱”。

    市场:房价不会出现暴涨

    房价已经筑底企稳,未来将是一个温和上涨的过程。原因有三:中国经济整体增速在减缓,未来就业等充满不确定性,这会影响购房者信心;现在房企还处于去库存化阶段,很多企业宁肯低价抛售房子快速变现,再去土地市场“抄底”;当然,最重要的原因是限购还在继续。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3版权合作电话:021-60900099。

    上一篇

    楼市软着陆基本来临

    下一篇

    仁恒地产品牌危机:南京项目遭部分业主“割肉”抛售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