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伍雨石 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伍雨石 发自北京
涡轮增压、双离合变速器、遥控驾驶,比亚迪在今年北京车展上发布的三项产品技术,终于通过速锐的上市,全面地展现在了消费者的面前。
具备三项技术的速锐厂商指导价为6.59万~9.99万元,这是个极具竞争力的价格。比亚迪汽车的产品线上,A级车市场有望继F3之后再诞生一款销量冠军。
与此同时,比亚迪汽车利润产品S6的销量,在一个月之内出现了惊人的下滑。资源倾斜是比亚迪方面的解释,不过在这背后,集团整体财务状况受掣,未来产业重心调整等,或许是更深层面的原因。
F3将继续销售
“事实上,速锐并不是F3的替代车型,在速锐上市后,F3仍将继续销售。”与外界传言略有不同,一位接近比亚迪内部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在A级车市场,速锐对F3的更迭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现在F3的销量还很好,我们没必要停产它。”
“F3改名速锐,我们内部讨论了很久。”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候雁的说法进一步证实,比亚迪希望在当前对A级车的产品线做出延展,而不是更迭。
据了解,作为比亚迪曾经的冠军产品,F3目前的累计销售突破了90万辆。上述人士称,比亚迪此前也曾考虑将速锐定义为F3的换代产品,甚至考虑过沿用F3的名称,但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一想法。候雁解释说,“速锐不仅在外观上已经完全没有了F3的影子,在性能等方面也有了本质区别。”
比亚迪方面称,希望通过速锐和F3的共同努力,为公司汽车业务的整体销量做出贡献。“量上来了,业绩也会好看些,也有助于品牌形象的提升,这是一个良性循环。”上述人士表示。
作为比亚迪发布 “品质工程”以来的第一款车型,比亚迪希望速锐能向市场传递出一个新的比亚迪形象。
过去两年,比亚迪在销售领域遭遇阵痛,于是将重点从增长率转向对车辆品质的控制。前不久,比亚迪宣布,比亚迪IQS质量控制体系已达到IQS10标准:即今年4月1日以后出厂车辆“2年内平均故障小于1”。
S6销量急剧下滑
不过,速锐的上市难以在根本上解决当前比亚迪面临的困境。
今年年初,比亚迪发布了去年的全年财务报表。报告显示,2011年度比亚迪集团营业总收入488.3亿元,同比增长0.7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3.85亿元,同比下降45.13%。
由于在汽车市场的低迷表现,以及在新能源领域的持续投入,比亚迪的财务状况一度陷入捉襟见肘的困境。
不过,据接近比亚迪内部的相关人士透露,在比亚迪财务状况堪忧的时候,去年上市的SUV车型S6“在关键时候起到了作用”,比亚迪一度依靠利润率较高的S6化解了暂时的财务危机。
但如今,S6却面临销量急剧下滑的窘境。据中国乘用车联席会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7月,S6销量仅为3505辆,同比下滑30.8%。
忽然出现的销量急剧下滑让人诧异。据了解,今年1~7月,S6累计销量为49054辆,同比增长394.9%。除了7月份销量外,今年此前6个月中,S6的月均销量都达到了7000多辆。
对于销量急剧下滑的原因,比亚迪方面称,一是因为7月是传统的销售淡季;二是因为现在比亚迪推出了重量级车型速锐,在公司内部所有资源都在向速锐调配。而渠道方面,公司也鼓励经销商将有限的进货资金向速锐倾斜,希望能在短时间内将速锐成功推向市场,所以无论是在生产还是在销售上,S6都暂时受到了压制。
据中国乘用车和联系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7月,比亚迪S6的产量仅为3913辆,同比下滑21.9%。
不过,比亚迪汽车产品线中目前在售的有多款车型,为什么会牺牲此前热销、且为公司贡献利润极大的S6来满足速锐的迅速推广,仍然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对此,比亚迪方面称,速锐的利润率确实不如S6,但由于速锐是新推出产品,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在市场上站住脚跟,所以需要大量的资源倾斜。而在未来,一旦速锐站稳脚跟后,公司的资源会重新收回到利润支撑产品S6上。
通过现有资源的调配来替新产品冲击市场,事实上却暴露出了比亚迪当前在公司以及在渠道中的资源不足问题。
比亚迪今年一季度报显示,报告期内,集团共销售汽车108755台,同比下降约8.01%。受整体市场需求下滑影响,报告期内F3、G3及F0车型销量有所下降,而S6、G6等新车型呈现热销。集团新能源汽车业务在报告期内发展良好。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方面,主要客户市场份额下滑给集团带来一定影响,使得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收入有所下降。二次充电电池及新能源业务方面,锂离子电池业务于报告期内保持平稳增长,而镍电池业务受欧美经济环境影响销售有所下滑,太阳能电池产品受市场需求疲弱影响销售欠佳。
报告期内,集团实现营业收入约117.3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0.20%;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2704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约89.86%;基本每股收益为0.01元/股。
遭遇营销天花板
另一方面,据接近比亚迪汽车内部的相关人士透露,S6的市场表现已经逐渐显现出疲态,从此前的月销过万到如今的月销3000辆就是很好的证明。“在SUV领域,我们现在被长城全面压制。”
在他看来,造成当前比亚迪主力利润车型市场表现下滑,更深层次的原因来自于企业内部的管理。
“比亚迪在集团内部,对汽车业务的重视度不够。在资源上的倾斜与支持,也不像之前了”,这位相关人士称,“比亚迪现在在汽车营销上缺乏手段,重视程度不如竞争对手,现在还是依靠此前的技术路线发展。从刚刚推出的速锐就可以看出,比亚迪的决策层还是将更多的关注度放在了技术提升上。反观竞争对手,在营销策略上的努力,是现在的比亚迪难以比拟的。”
在技术上的努力如何转换成在市场上的成功,对于比亚迪的决策层来说,这是个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自2009年以来,比亚迪公司业绩一直持续下滑:2009年~2011年,比亚迪的净利润分别为37.94亿元、25.23亿元和13.85亿元,后两年分别同比下降了33.48%和45.13%。而比亚迪此前发布的今年一季度财报显示,比亚迪在一季度净利润较去年同期下滑近90%。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的汽车业务仍处于亏损状态,同时,如果扣除节能补贴、汽车研究补助等相关政府补贴,比亚迪一季度的整体利润也是亏损。
在经历了销售阵痛之后,比亚迪确实在发生改变。但无论是推出新产品还是强调产品质量,都是在生产领域的转变,真正在营销领域,比亚迪虽然做出了超长保修的承诺,但由于消费者对比亚迪汽车的品牌认识有限,比亚迪还需要更多的市场认可。
此外,在非汽车业务上获得的认可,也正在干扰着比亚迪决策层对汽车业务的态度。
据了解,随着5·26事件调查结果公布后,外界对比亚迪电池业务的逐渐了解,比亚迪在该领域正在获得此前从未出现过的业界认可。由此带动电池业务正朝向更有前景的方向发展。在电池业务上,比亚迪获得的意向订单正在逐步上升,这对一直以来就在强调比亚迪不仅仅是汽车制造商,而是三大产业齐头发展的比亚迪决策层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利好消息。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