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印峥嵘 发自上海
每经记者 印峥嵘 发自上海
经过半年的筹备,昨日(8月21日)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花旗(中国))宣布,其中国的信用卡业务正式开始运作,成为首家在中国单独发行信用卡的外资银行。
不过,业内人士表示,外资银行独立发行信用卡业务实现盈利还需时日,目前只是“赔本赚吆喝”。
花旗“单飞”发信用卡
信用卡业务之所以让很多外资行望而却步,因为监管部门有硬性规定,外资行在中国独立发卡的前提是在国内建有独立的数据中心,以满足数据处理和安全相关的要求,这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
花旗(中国)的相关人士表示,为了配合发行信用卡,花旗(中国)在张江的数据中心也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力求从功能、接口和安全性上满足客户需求。
一名消息人士称,今年2月,银监会批准花旗(中国)独立发行信用卡,花旗(中国)和浦发银行在信用卡领域的合作就宣告终结,在浦发银行信用卡中心派驻的员工陆续撤出,浦发发行的信用卡不再印有花旗(中国)的品牌标识。
“外资行的强项是在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但客户基础和市场占有率不如中资银行,所以联名信用卡发行对象也以和中资行有业务往来的客户为主,利润分成也是中资行占大头。”一位外资行总行合规部负责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赔本赚吆喝?
“信用卡业务盈利依靠的是规模效应,一般发行200万张以上才能盈亏平衡。外资零售银行由于专攻高端客户,追求的是精而不是多,一旦独立发信用卡,量肯定上不去,这块业务基本不能赚钱。”一位外资行零售银行高层《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据了解,信用卡业务收入包括年费收入,逾期产生的利息收入,从商户收取的佣金收入。
而现实情况是,刷卡累计一定次数或金额就能免缴年费,信用卡盈利主要还是要靠从商户收取的佣金收入和利息收入。另一方面,为了吸引客户,信用卡中心都会有市场推广活动,其费用无形中增加了信用卡运行的财务成本。
“由于还处于网点建设期,国内外资银行的零售银行业务普遍亏损,德意志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更是退出零售领域。目前仅个别银行基本实现盈亏平衡,如果再增设亏本的信用卡业务,更是雪上加霜,因此外资行并不急着独立发卡。”上述人士进一步指出。
不过,一家股份制银行信用卡中心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信用卡属于银行的基本业务之一,如果客户有这方面需要,银行却不能提供,那么客户量就很难起来,因此外资行发信用卡也是着眼长久,以便为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