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东北多地“黏虫灾害”蔓延,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产量迎来大考。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金微 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金微 发自北京
华北东北多地“黏虫灾害”蔓延,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产量迎来大考。
目前,农业部门已经紧急部署病虫害防治。农业部表示,这次灾害发生面积之大、范围之广为近十年罕见,已派70个督导组到各地去督导病虫害防治情况,并强调尽快落实发放2亿元水稻病虫害防治资金。
虫灾或致玉米减产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日前发出警报,各地幼虫大多已进入暴食期,一旦查治不利将使秋粮作物遭受巨大损失。
目前,受灾地区正在进行病虫害防治,但受灾面积却仍在不断更新。据长春农业部门截至8月12日的统计,该市二代黏虫发生面积达到124.8万亩,已累计投入财政资金614万元用于防虫救灾。
河北省农田受灾面积为990万亩,目前农业厅已通过财政协调了2000万元资金,紧急采购8460台烟雾机,并使用了一架直升机及大型施药器械400多台,完成重发区防治600万亩。
眼下玉米正处于灌浆期,受虫灾影响,部分地区玉米或将减产甚至绝收,而这也会影响全国的玉米产量。农业部门尚未就虫灾影响作出相关报告,据河北省农业厅研究员张书敏透露,现在农业部门正忙着治虫灾,还没有来得及进行评估。
吉林部分地区农民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反映,由于虫子产生抗药性,他们不得不投入更多农药。农安县华家镇农民贾连城说,今年镇里玉米普遍减产,保守估计会减产四成~五成。
进口玉米减压之路或不通
以往在国内玉米减产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进口来缓解国内价格上涨的压力,但今年这个途径或许不会太畅通,因为国际玉米主产区美国等地不久前刚曝出因干旱将大幅减产的消息。
联合国粮农组织上周末发出预警,称最近3个月来全球玉米价格上涨23%,小麦价格上涨19%,如果处置失当,全球将再次引发新一轮粮食危机。
与大豆严重依赖进口不同,我国每年进口玉米的数量有限,现货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低,这也使国内玉米价格保持着一定的独立性。不过今年稍有些例外,上半年我国进口玉米240.54万吨,同比增65倍,其中大多来自美国。
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说,这次虫灾有些突然,在国际玉米价格高企的情况下,如果我国玉米减产就会比较被动。2011年,中国的玉米产量1.92亿吨,2012年,东北地区不少农民将大豆改种玉米,玉米的种植面积增加2%左右,李国祥原本预计今年玉米产量有望达到2亿吨。他表示,玉米对粮食安全有重要作用,今年玉米如果能达到2亿吨可保证自给自足,不依赖国际市场。但假如玉米减产,也应当尽力保证不减产到1.8亿吨以下,否则低于这个数字会带来一定的麻烦,为此政府要高度重视,开展群防群治。
由于防治虫灾喷洒的大量农药将直接提高种植成本,在减产和成本上升的压力下,国内玉米价格上升恐难以避免。卓创资讯农产品分析师孙光梅认为,下半年玉米价格走势肯定不会低,因此有关部门对于玉米深加工要进行严格的控制。
物价部门难干预“市场”行为?
昨日(8月14日),《每日经济新闻》刊发了 《北方逾千万亩玉米爆发虫灾商家被指哄抬药价》,报道引起舆论的广泛关注。据了解,因吉林多地爆发严重虫灾,农药供不应求,价格水涨船高,农民质疑药商是趁火打劫。
吉林四平市梨树县一位农民透露,当地农药价格连连上涨,一瓶300ml的氯胺磷,两天前卖20元,现在卖30至40元,“商家的解释是由于用药量大,供不应求,厂家控制价格。”
松原市长岭县太平山镇农民冯长双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说,12瓶装的一箱药原来卖80元,现在涨到了140元;敌敌畏平时6块钱,现在卖到了十多块,还要有熟人才能买到。“县城经销商到乡镇二级经销商倒手一次要赚30~40元,但现在农药还是紧缺,很多农民买不到药。”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随后致电吉林省工商管理局,对方称物价、收费由物价局统一管理,并建议记者拨打“12358”。记者随后致电获知此号码是长春市物价局公开电话,一名工作人员解释说:“种子、农药价格2000年就放开了,现在不是计划经济时代,而是市场经济,物价局管不了农药涨价,如果上级有文件,我们可以管,但现在我们也没有收到文件,如果有文件,除非像非典时中央下达临时性的管理文件。”
据了解,吉林省各地财政已拨专款用于救灾,部分地区组织飞机喷散农药。上述接受采访的农民表示,飞机喷雾区域主要集中在长春市区附近和农安县,但偏远地区则无法覆盖。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