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上市公司对委托理财和委托放贷十分热衷,不乏有公司砸重金来做这些与主营业务没有半点关联的事情。上交所近日发布了一份报告,对沪A股上市公司理财与贷款进行了梳理,2011年度,沪A股委托贷款的年初余额为643.83亿元,借方发生额为860.14亿元,贷方发生额为416.43亿元,年末余额为1087.54亿元。
委托贷款年末余额过千亿
在1087.54亿元余额中,属于上市公司向其控制的全资和控股子公司提供的委托贷款余额为880.76亿元,向非控制的参股、联(合)营公司提供的委托贷款余额为64.66亿元,向其他关联方提供委托贷款的余额为7.69亿元,向上市公司外部独立第三方提供的委托贷款余额为134.43亿元。
相比2010年,年末委托理财的余额出现了下降,但是期间发生额出现了大幅上升。
据统计,沪A股上市公司在2011年度委托理财的年初余额为239.04亿元,借方发生额为1180.60亿元,贷方发生额为1248.43亿元,年末余额为171.19亿元。相比2010年度委托理财余额出现了一定幅度下降,但期间发生额(借方发生额790.17亿元,贷方发生额559.16亿元)出现了大幅度上升。
对于上市公司热衷于理财和贷款业务的原因,上交所综合分析得出的结果是,高利贷的超高回报吸引着各路资金进入,使得一些实力强大,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上市公司经受不住诱惑而加入其中。
报告中,有部分上市公司名称没有被披露,为此,《证券日报》记者根据报告中所描述的现象一一对照,找出了报告中提到的若干“某公司”的真实身份。分别有,九牧王(601566)、海螺水泥(600585)、际华集团(601718)、香溢融通(600830)以及ST波导等。
寻迹5家“某公司”
在上交所的研究报告中提到,有些公司上市后手中存有大量闲置资金,于是就用该部分资金进行短期理财产品的投资。其中提到,某公司2011年5月首发上市超额募集了9.06亿元资金,8月底即宣称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拟循环利用不超过4亿元自有闲置资金进行低风险银行短期理财产品的投资。
对于这家未“露面”的某公司,《证券日报》记者通过同花顺(300033)iFinD数据及公司公告查询得知,上述某公司正是九牧王。
另外,研究报告中还提到:另一公司2010年8月上市,2011年7月决定授权管理层在两年期限内以不超过4.36亿元的资金进行委托理财。这家上市第二年就大手笔进行委托理财的公司是际华集团。
报告还指出,上市公司除了使用超募资金来委托理财或贷款外,有的上市公司还存在借助上市公司有利的融资平台,利用公司债或短期融资等方式获取廉价资金并“倒卖”赚取利差。
各家公司中,比较典型的是某公司刚于2011年5月发行了95亿元公司债券,以1:1的比例分别用于偿还商业银行贷款与补充公司的流动资金,但6月份即以40亿元的自有资金投资期限为1-2年的理财产品,其债券融资的理由受到媒体质疑。经过记者核实,这家公司是海螺水泥。
众所周知,去年,我国房地产业不景气,同样,水泥企业的日子也不好过,然而,因日子不好过而发行公司债的海螺水泥却拿出其中的大额资金用于理财,这让投资者情何以堪。
另外,还有上市公司将投资理财和委托贷款当做最赚钱的事情来做,其在1年时间内发生委托贷款的次数之多令人惊叹。
“最典型的如某公司2011年的净利润为1.88亿元,但2011年期间发生的委托贷款多达20笔,余额也高达3.67亿元,贷款利率普遍在20%左右,可见高利贷利息收入对其业绩影响之巨。”这是研究报告中同样提到的一家公司。
从数据上可以看出,这家公司在资本市场中可以说是明星公司,记者了解到这家公司是香溢融通。查阅公司公告,委托贷款确实给公司带来了不少利润,但是也有风险,该公司有多笔在期限内未及时归还导致公司提起诉讼的贷款。其中,公司贷出的3700万元将于2011年11月14日到期,但借款方未按期支付利息,香溢融通已对其提起诉讼。
截至2011年末,共计6家上市公司出现了逾期款项。2010 年4月,ST波导贷出的一笔于2011年5月份到期的9000万元1年期委托贷款出现逾期,直到6 月份才收到全额本金与利息。
编者按:日前,上交所资本市场研究所发布了《沪市上市公司2011年委托理财和委托贷款情况分析》报告。报告指出,2011年沪市上市公司委托理财和委托贷款的现象更趋严重,其风险也已初步显现。报告对于一些问题较突出的上市公司进行了“不点名”批评。对于投资者而言,“不点名”显然不能有效地帮助其规避风险。为此,《证券日报》根据报告中所描述的行为,一一对照,为投资者揭开这些公司的盖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