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少杰
2012年已过大半,大起大落的A股不仅让散户丢盔弃甲,也让昔日的“金牌私募”折戟沉沙。从罗伟广的新价值系列集体垫底,到常士杉的两只产品被强制清盘,再到芮崑的呈瑞系列产品锐气渐失,历届私募冠军无一例外不在这一年遭遇“滑铁卢”。
“私募冠军魔咒”一再应验,究竟为哪般?有人说,他们风格过于激进;有人说,他们投资方法只能用于一时;也有人说,规模是业绩杀手。私募“状元”们反思道:在市场面前应该更谦卑。
一些私募冠军“倒下”了,另一些曾经“倒下”的私募冠军却有重新崛起的势头。这些老将似乎要 以业绩告诉那些沉沦的“状元”: 投资就是一个不断修正、 不断反思的过程,坚持正确的 理念或许能够带来胜利。
冠军自省投资策略
说来也奇怪,“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一两年”的私募冠军“魔咒”总是一再应验,那些曾经的私募领跑者在“金榜题名”第二年往往就“名落孙山”。
2009年,罗伟广的崛起让人眼前一亮。这一年,新价值2号以192.57%的年度收益率夺冠,不仅跑赢了市场,还将当时的炙手可热的“公募一哥”王亚伟远远抛在身后,其执掌下的数只私募产品也都名列排行榜前茅。凭借着私募冠军的光环,罗伟广随后发行了27只产品,一时间热卖。然而,新价值的业绩不仅没有遍地开花,反而是遍体鳞伤。以累计净值计算,27只产品中目前有8只跌破0.5元,仅有一只产品净值在0.8元以上。
罗伟广以挖掘一些不被市场广泛关注的黑马股著称。“买入高成长性中小盘股,几乎满仓操作。”2009年罗伟广称冠时,正是以“暴利拐点法”挖掘到当时的牛股黔轮胎A(5.11,-0.09,-1.73%),其股价从3.85元一路飙升至最高的19.75元,类似的还有穗恒运、德豪润达(6.17,0.01,0.16%)等。然而,这两年来,这一选股方法频频失效,重仓股爱施德、光电股份、凯美特气无一例外地成为新价值的“重伤股”。
“流年不利。”罗伟广接受中国证券报(微博)记者采访时,总不时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他将这两年的失利归咎于市场环境的变化。在他看来,以往奏效的“暴利拐点法”在这一两年的市场环境下“暂时”失灵了。“我喜欢那些市场错判的个股,而市场氛围已经转变,更偏好那些业绩确定的股票,喜欢抱团,结果这些股票成为冷门股。”罗伟广反思道,自己对于宏观经济形势的研判能力不足,“虽然看中了智能手机的投资机会,但没有准确预测到电子信息行业整体变化。以后要加大调研力度,更加注重估值安全边际。”
同样的故事总在A股重复上演。2010年,常士杉一战成名,其掌管唯一的私募产品世通1期获得了96.16%的惊人年收益率,夺得私募“一哥”的宝座。当时的他似有一种“先知先觉”的能耐,重仓高铁板块,随后高铁相关政策推出,基金净值扶摇直上。但是,去年一场动车事故就让世通一年来一蹶不振。“这次失败,让我学会了向市场低头。”常士杉十分诚恳地表示,“我们以后一定做好风险控制,以净值管理为主。在资产配比上,注重高成长性公司的同时也要配置一些成熟型蓝筹公司,未来还会考虑加入股指期货,以对冲系统性风险。”
风水轮流转,2011年私募冠军花落呈瑞投资。这一年,在整个私募基金界满目疮痍的情况下,芮昆的呈瑞1期以42.61%的收率遥遥领先。然而,冠军的“光环”似乎也没有维持多长时间。今年年初,呈瑞旗下产品整体仍现颓势,呈瑞1期收益率已经掉到20名以外,其他几只产品净值均在1元下方,有两只产品一度濒临清盘。对于上半年的失利,呈瑞投资归因于较严的风险控制。呈瑞投资在年初表示看好超级本、优势资源等板块,今年随着超级本、页岩气概念的热炒,呈瑞投资年初推荐的个股也随着高涨,但其产品净值却波澜不惊。“配置少了。”该公司投资总监李世全坦言,基于对经济形势的研判,同时为保持去年的战果,今年采取相对保守的投资策略,风控部门对仓位的控制保持较低位置,“下半年可能会有些机会,在风格上可能采取偏激进的策略。”李世全说。
利益链断裂的思考
其实,除了投资策略之外,更值得反思的是阳光私募这根利益链条本身。在严打内幕交易和操纵股价的背景下,这根利益链条已现裂缝,随之而来的则是传统盈利模式的覆灭。2011年结构化阳光私募产品冠军张超,就是其中一例。
“张超出事之后,我们手头上准备的好几个项目都已经停了,不敢再弄。”一位业绩还算不错的私募告诉记者,昔日私募冠军张超出事源自一位研究员。当时,西藏发展(16.65,0.16,0.97%)收了某上市公司一座矿。该研究员在获知此事之后,以邮件的形式发给了张超。张超随即和一帮资金合谋拉升西藏发展获利丰厚,其产品净值可能正是因为这笔交易得以飙升。但上述研究员东窗事发,把张超给抖了出来,整个利益链就此崩溃。“以后,这种事是干不了啦,但也还没想出别的盈利模式。股市赚几个钱不容易,不确定的东西不敢搞,现在确定性没保障,所以只有干歇着了。”
如果仔细观察昔日表现较好的私募,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点:他们的第一只产品通常都做得非常好,接下来的产品净值表现就乏善可陈了。业内很多投资人士认为,第一只产品的业绩是“做”出来的,无法真正体现这些私募的水平。随着规模的扩大,他们的驾驭资金的能力和真实的投资水平就会慢慢浮现。在这种高净值背后,或许也有一条类似的利益链,即在发行第一只产品时,通过某种事件驱动和帮忙资金的努力,将净值打上去,以吸引很多资金发行更多产品,但这根利益链很快就断裂了,而且重塑的机率越来越低。
“如今,也有一些私募产品想通过某种途径‘起死回升’,但没人敢越界造次,张超、李旭利、郑拓等人的事让整个私募界对内幕交易和操纵股价充满了警惕,整个传统的利益链条目前都已经断裂。现在,我们要思考的是以后怎么办。”上述私募人士说,“说什么控制风险、加大价值挖掘力度,都是台面上的话。其实,控制风险和发现价值都是强调信息的准确性,但有些信息现在不能用。”
“还是要在行业信息上多做些文章,很多个股信息容易触及内幕交易,但行业和板块的还可以,比如浙江东日(11.16,-0.09,-0.80%)和沙河股份(8.50,-0.19,-2.19%),拉那么多个涨停板也没人查,炒的就是‘金改’。多在这些方面做点文章,或许会有超额收益。”某业绩不错的私募说,“其实时下热炒的超级本概念也是这个路子。”
坚守者的胜利
当然,资本市场的成功者并非走的全是“灰色通道”。一直坚守白马股的价值投资者曾经倒下,现在又有重新崛起的势头。今年以来,随着白酒、医药等板块的龙头股受到市场青睐,但斌(微博)、林园等一批昔日明星再度焕发出光芒来。
“我认为我坚持了正确的投资方法,选择了长期成长的企业并且坚持了下来。”但斌将成功归因于坚持价值投资。然而,他的价值投资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08年,但斌高喊砸锅卖铁买中国平安(微博)(44.84,0.18,0.40%)的余音还犹在耳边,金融海啸却刺穿了A股的泡沫,也让但斌的基金净值大跳水。随后的日子,但斌沉寂了很长一段时间。
“那段时间,我一直在反思。”但斌“面壁”的结果是,“在国内,周期性股票波动大,用价值投资的基本原则虽然也适用,但要准确把握宏观经济形势才能做好投资。”但斌修正了自己的投资,将平安、招行、万科这些优秀公司剔除,继续坚守贵州茅台(248.21,-12.71,-4.87%)、同仁堂(18.44,-0.12,-0.65%)等被他称之为“穿越周期的伟大公司”。
坚守的还有林园。今年上半年,林园旗下的几只产品业绩异常夺目,排名跻身前十。林园毫不避讳地宣称:“我一直满仓操作,投资标的也没有变化,白酒、医药等品牌消费,这段时间涨势比较好,因此排名靠前。”
与但斌、林园坚守价值投资理念的起起伏伏不同,星石、展博始终在追求稳定的“绝对回报”。“尽管我们发现了债市的机会,也有部分大客户提议我们发行债券型产品,但我们仍坚持只做权益类投资,虽然上半年二级市场并没有太多的机会。”星石投资总裁杨玲表示,这几年星石面对的“诱惑”很多,“港股、定向增发、股指期货,这些领域的投资机会我们都曾经注意到,但最终我们还是抵制了诱惑。”星石“五年如一日”,坚持专注“绝对回报”的目标,专注于A股投资。
“当然,有人可能说我们星石在牛市中涨幅不靠前,在熊市中收益也有点‘面’,但是,我们的理念就是为客户带来绝对回报。”杨玲坦言,星石可能不能成为某一年的冠军,但是从更长时间维度来看,收益率是比较可观的,“我们要做长跑冠军”。
在市场面前,没有人是常胜将军。还是巴菲特的那句老话——“退潮之后,才知谁是真正的裸泳者。”坚持正确理念,且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最终获得成功的机率可能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