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梅俊彦 发自深圳
每经记者 梅俊彦 发自深圳
离央行再次推进利率市场化已经2个月,银行间存款利率的竞争究竟呈现怎样的态势?《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抽取了部分银行调查了其存款定价情况。
调查发现,部分城商行在第一次降息后将一年期以上定存利率上浮至基准利率的1.1倍,但是在第二次降息时顺势取消了同等期限利率的上浮,执行央行基准利率。
国有大行的定期存款基本表现一致,一年期以内(含)定存利率比基准利率有所上浮,但是上浮不足10%,一年期以上定存利率则执行央行基准利率。部分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将一年期以内(含)定存利率上浮到顶,一年期以上利率则也上浮到顶或者执行基准利率。
三大定价类型
根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调查统计,中国银行业目前的存款利率可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以国有大行为主,短期存款利率有所上浮,但不足基准利率的1.1倍,长期存款利率执行基准利率。
比如说中行、建行,三个月、半年和一年期定存利率分别为2.85%、3.05%和3.25%,比央行基准利率2.6%、2.8%和3%稍高。而两年、三年、五年期利率则分别是3.75%、4.25%、和4.75%,为央行基准利率。
第二种类型是全部一浮到顶至基准利率的1.1倍,比如广州银行、天津银行、成都银行和渤海银行。其三个月、半年、一年期定存利率分别为2.86%、3.08%和3.3%;两年、三年、五年期利率分别是4.125%、4.675%和5.225%。
第三种类型是短期利率上浮到顶至基准利率的1.1倍,长期利率执行基准。其中包括北京银行、哈尔滨银行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北京银行和哈尔滨银行的营业网点了解到,在央行6月份第一次降息后长期存款利率曾上浮至基准利率的1.1倍,但是到了7月份第二次降息时,这两家银行便把同期限利率改为基准。
央行近日公布的 《2012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表示,从存款定价情况来看,主要呈现两个特点。一个特点是存款利率并没有全部一浮到顶,而是初步形成了分层有序的定价格局。
第二个特点则是部分银行根据本行存款期限、客户结构等采取了更加精细的定价策略。如一些区域性中小型银行根据存款金额、客户类型区别确定存款利率,部分外资银行在区分金额、客户定价的基础上对部分长期存款执行下浮利率。
央行指出存贷款基准利率及其浮动区间的调整,有利于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有利于促进金融机构加快完善定价机制建设。下一阶段要继续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快培育市场基准利率体系。
银行偏好短期存款
为什么部分银行在第二次降息后会停止长期存款利率的上浮呢?
理财产品设计师姜龙君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些银行可能会不愿意吸收存款期限特别长的资金,因为下一步可能还会有降息,这可能会产生利率倒挂的情况。”
“比如说外资银行就是很典型的例子,它们不是靠存款利差来赚钱,而是靠中间业务收入。它们的存款可能来自于拆借,如果吸收了成本高的长期存款,就可能让他们的经营出现利率倒挂。”姜龙君说。
因此,姜龙君表示,部分银行可能为了不影响经营,会用价格作导向,鼓励客户做短期存款。
另外,一位银行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几乎所有的银行对长期存款都不太敏感。“一年期以上的存款比较小众,比如说中年人,不太会存一年以上存款,而会选择国债或者其他产品;老年人需要较强的流动性。年轻人投资的选择会更多,极少会考虑做长期定存。”
“一些小的要上市的银行可能想要把规模做大,所以长期存款也上浮到顶。但是一些规模较大的银行,存款规模已经达到相当稳定的状况,在结构上对长期存款也不敏感,所以根据自己情况作微调也不成问题。”上述人士说。
大行优势抵消利率劣势
在目前的存款定价格局中,国有大行长期存款为基准利率,短期存款也并未上浮到顶,利率上跟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商行有差距。经历了两次降息,三个月以来国有大行的存款定价思路都非常坚定。
“从我的新客户的情况可以反映出国有大行的确存在存款流失的迹象。我不少客户是从国有大行转过来的。”一家各期限存款利率都上浮至1.1倍的城商行人士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为什么五大行仍在存款利率上坚持低价路线?姜龙君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五大行有品牌、产品、网点优势,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消在价格上的劣势。
“比如说中行客户,对于中行的产品和报价是非常熟悉的,不会因为利率差一点点放弃这么多年养成的习惯。比如说国外有亲属或者企业的,很可能会选择留在中行。工行的网点密度非常大,普通百姓可能不会因为利率差,就会去找小银行存款,这样会很不方便,比如说去停车和找网点,耽误时间有些不划算。”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