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赵陈婷 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赵陈婷 发自北京
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亲自出面回应,回购价值5000万美元的股票,承诺在半年之内不抛售新股……一连串的利好消息下,新东方的股价强劲反弹,上周五上涨2.85美元,涨幅30.00%。
俞敏洪和他的新东方似乎已经逃过了一劫,但业内已经开始猜测,谁将是下一个新东方?
谁都会有机会
面对新东方的回击,浑水方面在回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邮件中并没有给出新的内容,只是一再强调新东方CFO对加盟店存在的问题一再否认,其实际上存在的加盟店已经证明谢东萤说了谎。
这样薄弱的回应似乎让业内看到这次新东方事件的终结。
但对于中国概念股而言,浑水依然是个不小的威胁。
对于这一次事件的后遗症,易观国际分析师黄萌认为,新一轮的做空潮将至,唯一的悬念是规模和持续时间将取决于SEC日后的态度,浑水这样的机构是不会放过这样美妙的搅动市场波动的机会的。
“按照浑水这次对VIE的攻击,未来一段时间内,所有贴着VIE标签的企业都有可能是浑水的下一个目标。”黄萌这样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从2011年的支付宝事件开始,VIE似乎就成了中概股的原罪,一直被做空机构反复炒作。
但在此之前,做空机构关注的焦点并不是VIE。
据黄萌介绍,2010年~2011年的做空潮中,做空机构主要是攻击中概股企业的财务报表漏洞,很多反向收购和借壳上市的企业纷纷中招。
有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多达42家中国概念股公司,被SEC或者证交所停牌或勒令退市。这其中,通过反向收购上市的公司有30家,通过IPO上市的有12家。
对此,i美股内容总监钟日昕指出:“2009年,不少中国企业通过反向收购的模式登陆资本市场,由于上市门槛比较低和财务漏洞的存在,在2010年~2011年集中出现了大批这一模式的企业被做空的事件。”
事实上,让做空机构浑水一战成名的中概股企业——绿诺科技当时就是采用了反向收购的迂回方式,买入美国OTCBB(美国场外柜台交易系统)上的壳公司玉山公司,于2007年10月11日实现上市。
绿诺科技最后成为这波猎杀季中“死”得最惨烈的一只股票,被浑水攻击的23天后就被纳斯达克清理至粉单市场交易。
此外,一些投资机构为了实现IPO的价值最大化,明明知道企业存在瑕疵,还企图通过适度的包装来谋求上市,而上市之后,这些瑕疵很可能成为做空机构的攻击重点。
2010年底,中国电商第一股麦考林遭美国投资者者集体诉讼。有报道称,美国起诉者的代理律师认为,麦考林成本和开支的增加对其毛利率造成不利影响,与其提交的上市文件所述相反,这使得麦考林无法达到IPO时预期的目标。由此指控该公司高管董事及承销商发布虚假信息,误导投资者。
不过,随着这些借壳上市和反向收购的中概股企业遭遇退市的数量增多,监管机构对于上市公司信息把控力度加大,做空机构也开始更换下手对象。
“做空机构现在开始寻找一些估值相对比较高的中概股企业做文章,这次浑水下手对象——新东方虽然这几年股价走低,但是在教育培训类市盈率和估值依然比较高的。”和君咨询高级咨询师侯瑞琦这样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在侯瑞琦看来,中概股企业要习惯面对做空,在日后的发展中,做空随时随地可以发生,将成为一个常态。
而俞敏洪也在其微博上感叹,浑水事件的最大启示是,对公司经营的规范化提出再高要求也不过分。
看不懂的中国特色
在侯瑞琪的理解中,遭遇做空的中概股的共性在于这些公司具有中国特色,外国投资者不太看得明白。
“百度就不太可能被做空,因为百度在美国可以对照谷歌。而新东方被浑水做空,当时股价反应那么大,很多程度上是因为国外投资者看不懂新东方,也看不懂中国的教育培训行业。”侯瑞琦表示。
事实上,浑水在其研究报道中强调的问题很多不只是新东方的问题,也是整个教育培训行业的问题。
对此,钟日昕强调:“其实,浑水是懂中国商业的,浑水攻击东南融通和新东方就是利用中美市场的文化和商业差异做文章。”
在浑水对新东方的调研报告第三页,浑水强调其“间谍”已经对新东方进行了长达6个月的调查。可见,这次的做空浑水也是下了一番工夫。
但是随着新东方的反击成功,浑水调查报道的威力也开始受到质疑。
在钟日昕看来,如果中概股企业自身管理和透明度得到保证,只要及时反击,也是可以很好的对抗做空机构的。
可惜,新东方这次对浑水的反击,被黄萌评价为有效但并不及时。
“企业应该制定相应的应对机制,而不是要等到股价降到一定程度才由企业掌门人出面回应。毕竟,新东方已经是遭遇过做空机构的过来人了。”黄萌补充道。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广州:020-89660257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