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海外农产品期价频创新高 我国货币宽松遇阻?

    2012-07-21 01:03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杨可瞻    

    每经记者 杨可瞻

    如今,全球粮食价格的变动正左右着各国央行行长的心情。比如中国央行可能就遇到了一个棘手问题:由于海外玉米、大豆等期货价格纷纷创出历史新高,如果继续放松货币,可能会重新引发我国CPI的上涨势头。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发现,多位专家认为,我国CPI仍有很大可能走低,年内央行可能还将有至少一次降息和3次降准。

    疯狂的农产品

    星期五一早,英国《金融时报》在其网络版的显著位置上写道:“全球为新一轮粮食危机做好准备”。

    这显然不是为了恐吓人。截至周四,在美国交易的玉米和大豆期货价格再一次创出历史新高,小麦期货则在过去近2个月内上涨超过45%。美国的玉米出口占全球一半,小麦和大豆也占据主要出口地位。这意味着,从中国到俄罗斯,都可能受到波及。

    这一幕似曾相识。2007年~2008年,欧美疯狂发展生物燃料,导致粮价在投机潮下飙升。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粮食价格2006年上涨了12%,2007年涨幅24%,在2008年前8个月就井喷超过50%。对此,荷兰拉博银行全球策略师大卫·尼尔森称,“今天的美国粮食歉收是真实的,相比之下,4年前那次危机主要由投机因素导致。”

    最新数据显示,目前一半以上的美国玉米和大豆种植地区,未来两周将继续干旱。换句话说,价格上涨在短期内很难掉头。

    尽管主要挂牌农产品期货的大连商品交易所与芝加哥交易所相隔超过万里,却丝毫不阻碍农产品市场之间的联动。截至昨日收盘,玉米1301合约月内涨幅2.4%。相比之下,豆粕1301合约本月以来已暴涨15%,加上6月,累计涨幅已接近30%。据统计,7月以来,包括豆粕、黄豆、豆油和玉米等重要农产品期货全线走高。

    我国CPI涨还是跌?

    海外粮食歉收引发的农产品期货暴涨,是否会扭转CPI的走低趋势?

    今年6月,我国CPI同比增长2.2%,创2010年2月以来新低。这也是今年1月以来CPI连续第5个月同比走低。

    占据CPI33.6%权重的食品价格在6月同比增长3.8%,为3月份以来第三个月走低,同时涨幅较5月回落2.6个百分点,是CPI所有分项中回落最快的。

    独立经济学家孙方红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海外粮食价格暴涨不会对我国CPI产生太大影响。这是因为尽管我国大量进口大豆、玉米等,但下游疲软会限制其上涨空间。另外,能源在CPI中主导作用很大,但现在国际油价依旧处于低位,也会平衡食品涨价的影响。故CPI最多会略有上升。

    “由于海外农产品涨价是供给不足导致,其对特定人群肯定有一些影响,但不会影响中国经济整体容量”,法国巴黎银行亚洲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兴动告诉记者,“即便CPI反弹一点,也不是什么问题。因为经济转型需要一定通胀,CPI涨幅在3%~5%是最好的。但目前的问题是,中国CPI低于3%,会有通缩风险。在需求不振的背景下,可能会继续跌至1.8%~1.9%。”

    进一步宽松预期不变

    怀疑者认为,面对不确定的物价压力,央行可能会放缓货币宽松的步伐。

    这种猜测有一定根据。比如,公开市场此前曾连续5周逆回购,作用却在显著下降。截至昨日收盘,衡量货币市场利率的7天质押回购利率暴涨20个基点,仍高出今年5月低点160个基点。然而,自6月以来,央行却迟迟未能进一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孙方红称,货币宽松是大势所趋,即便CPI略微反弹也不会影响其政策节奏。一方面是中国经济中长期仍未看到底部,这主要因经济转型过程漫长,经济本身需要重新定位。另一方面,现在需要降准来缓解资金面紧张。

    渣打银行中国经济分析师申岚认为,CPI将持续走低,在周期性变化下将于年底触底反弹。预计2012年底部将在第三季度,最低跌至1.7%~1.8%,全年增速2%。因此这不会影响货币进一步宽松,预计年内还有一次降息(25个基点),3次降准(合计150个基点)。

    摩根大通指出,政策宽松效果需加以时日方能在实体经济中显现,因此各项实体经济指标将自8月份开始明显回暖。货币政策面上,预计通胀压力将在未来数月继续回落,三季度有望降至同比2%以下,为货币宽松留出更大空间。预计央行今年还将有至少一次降息和三次降准举措。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广州:020-89660257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沪指咫尺新低 游资逼空、机构调仓

    下一篇

    7月中上旬北京住宅成交量环比涨20%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