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深圳公立医院改革创新 “香港模式”待市场检验

    2012-07-20 01:09

    130元的“全包干”就诊模式、类似公务员的定岗定薪报酬制度、“绝缘”的医药、设备等招标采购……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宋丽 发自深圳    

    每经记者 宋丽 发自深圳

    130元的“全包干”就诊模式、类似公务员的定岗定薪报酬制度、“绝缘”的医药、设备等招标采购……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又名深圳市滨海医院,以下简称港大深圳医院)7月1日试业,推出“香港模式”。

    然而,港大深圳医院本土化道路仍在探索中,深圳已投入足够的资金和人力并且在适当的时候为其“开小灶”,但这样优厚的待遇能否成功培育出健康的医改试验田?“香港模式”能否治愈内地医院的顽疾?

    对此,医药评论员杨斌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时表示,港大深圳医院有其推广的可行性,但肯定不是短期的。

    全新的就诊模式

    据了解,港大深圳医院于7月1日开门试业,是深圳市政府“十一五”期间投资兴建的最大的公立医院,投资规模达35亿元,管理团队由香港大学医学院为主要人马。

    港大深圳医院试运营首日,其全新就诊模式掀开了神秘面纱。

    与内地医院的收费模式完全不同,病人预约之后,到医院只需交一次费,即130元,其后不用再交挂号费、基本检查费、药费等,即130元看病“全包干”。

    港大深圳医院的一位医生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解释130元 “全包干”理念:“其实这也是避免医生给病人乱开药、乱做检查,130元之内,只要是医院常用药目录上的药,无论价格如何,医生均有权处理,但医生药开得多少,与费用无关。”

    这种收费方式除了改变医生强烈的盈利冲动外,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病人无需挂号、检查、拿药划两次排队划价三次交费。

    一直致力于药品降价事业、创办“降药价网”、第一个“网晒药品出厂价”的卫柏兴对记者表示,诊疗费打包可以打断医院、医生收入与药品、检查直接挂钩的利益链条,从制度上杜绝医院、医生为了赚钱而乱开药、多做检查的现象。

    除了医药回扣,医生收入与医院及医生所在的科室的“效益”挂钩,也是多年来医患矛盾尖锐、医改难行的主要症结之一。对此,港大深圳医院实行医疗人员定岗定薪,薪酬类似公务员一样固定化,使医生在体制内的创收通道被关闭。

    港大深圳医院院长邓惠琼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对其薪酬机制颇为自豪。

    在“高薪养廉”和全员聘用的前提下,港大深圳医院对红包、回扣等医务人员“灰色收入”持零容忍态度。

    董事会拍板决策

    担任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院长的邓惠琼,也是香港大学医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

    据悉,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设立董事会、医院管理团队和监事会,为的是推动“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与非营利分开”。

    董事会负责行使医院重大事项决策权。邓惠琼介绍说,董事会成员由深圳市政府推荐7人,港大推荐7人,董事长由专管卫生的吴以环副市长担任,董事会成员全部兼职不授薪。

    医院重大决策由董事会决定,约束医院领导层独断专权的同时,控制廉政风险。此外,医院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医院管理团队将年度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提交董事会审议,经董事会审议表决通过后向公众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很多公立医院办一件事情,院领导要跑多个部门签字盖章。在港大深圳医院,政府相关部门卫生、编办、人社、财政、发改等部门的负责人和香港大学的代表都是董事会成员,坐下来开会就可以 “拍板”,同时还邀请了企业和高校的高管以及香港公立和私家医院的知名业内人士加入董事会,从专业的角度提出意见,大大提高了决策的效率。

    邓惠琼说,“我们是完全自主的,卫人委没有给我们任何指示,也没有让我们去定期汇报工作。”

    “香港模式”任重道远

    对于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的本土化,邓惠琼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医院没有遇到体制上的问题。“去年7月跟深圳签了同意书,11月成立了董事局,这几个月里,深圳政府很支持。”

    那么,“香港模式”有望在内地大面积推广吗?

    邓惠琼表示,自己不能判断港大深圳医院能否大范围推广,因为“这个话题大大了”。“我不知道每一个省份、每一家医院的情况怎样,但是我们的改革已被卫生部获悉,他们大力支持,至于内地其他医院,如果他们觉得港大深圳医院可行的话,也许就会去做。”

    医药评论员杨斌则表示,推广的可行性有,但肯定不是短期的。“短期内,公立三甲医院还处于一个强势垄断的地位,很难达到这种董事会的运作模式,如果大范围推行,体制上需要大改。”他说。

    深圳一家公立医院的管理人员则表示,“港大深圳医院开张时间不长,现在下结论为时过早。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和磨合以后,大家才能看出它的优势和劣势。”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

    15152247316 广州:020-89660257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珠三角“廉价代工”没落样本:港台集团连关5家鞋厂

    下一篇

    传赛维拟向银行再融资 浦发辟谣15亿信用贷款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