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张冬晴
每经记者 张冬晴
截至昨日(7月13日)收盘,沪、深A股市场非ST类个股跌停多达
18只,个股大面积跌停较此前一个交易日扩大,这加剧了市场恐慌情绪的蔓延,并直接导致单边杀跌的调整行情变成了市场参与者的噩梦。
5月初以来,短短40多个交易日,上证指数、深证成指期间单边持续杀跌幅度均已经超过11%;沪深两市总市值迅速从5月31日的239307.966亿元缩水至6月30日收盘时的226208.969亿元,相当于日均蒸发市值623.762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在行业环境变化、业绩地雷等层出不穷的利空消息背后,煤炭、水泥、机械、家电和纺织等行业个股“多米诺骨牌”般倒下的过程中,机构资金成为做空市场的主力军。
机构的做空,是新一轮浩劫的开始,还是绝处逢生的曙光?不少市场人士均认为,机构资金连续大幅杀跌,不排除是被迫降低仓位。根据以往的市场经验来看,这往往是市场底部区域出现的迹象。
/市场回顾 /
疯狂砸盘 机构资金屡成主力
近期以来,上证指数在2400点、2300点和2200点等多个整数关口接连失守。在非ST类个股的跌停潮再次席卷的过程中,机构频频砸盘煤炭、水泥、机械、家电等行业,让不少投资者感到迷茫和绝望。半年之前砸出的2132点能否成为最后的防线?“钻石底”能否不再是“暂时底”?
断崖式杀跌机构资金拉开序幕
端午节后第一个交易日(6月25日),沪、深两市惯性低开,基本上维持低位整理的运行态势。但是,券商、煤炭和地产等板块开盘以后连续杀跌,迅速加剧了股指的羸弱走势,即便是银行股护盘也显得独木难支。
午后,股指越走越弱,有色、煤炭、水泥等机构重仓股联手砸盘,沪深两市再次惊现放量跳水,沪指一举创下近5个月以来的新低,直逼2200点整数关口,而深成指跌幅也将近3%。
盘后数据显示,放量跌停的华业地产(600240,收盘价3.59元),出货第一名疯狂砸出了1501.08万元,而这家席位的背后正是机构资金,仅此一家的抛盘就超过当天买进前五名席位累计买入金额。
就在同一天,机构云集的宏源证券(000562,收盘价17.29元)也同样中招——股价断崖式跌停的背后,卖出前五名有四家是机构资金,累计卖出金额将近3000万元,也是买进前五名席位累计买入金额的1.5倍以上。
其他行业个股未能幸免。装备制造领域的软控股份(002073,收盘价7.70元),同样在当天被机构资金拉开了断崖式杀跌的序幕。
盘后数据显示,6月25日当天,将软控股份摔至跌停板的前五名席位清一色为机构资金,仅仅这五家卖出席位就累计抛出12143.14万元,占该股当天成交总金额的49.96%。同样是装备制造领域的杭氧股份(002430,收盘价12.15元)等个股,也在机构资金疯狂打压之下进入了加速杀跌的阵营。
除此之外,冀东水泥(000401,收盘价13.37元)、金隅股份(601992,收盘价6.13元)等机构扎堆的水泥板块个股也在盘整以后迅速出现了股价“滑铁卢”,收盘跌幅普遍超过8%,机构抱团的煤炭板块个股也同样全军覆没。
火上浇油 机构资金再掀狂潮
日前,刚刚出炉的6月份CPI数据显示,今年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2%,环比下降0.6%,创29个月新低。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决不能让房价反弹”的表态以及7月6日起再次降息等消息,直接导致银行、房地产等权重板块陷入尴尬境地,给疲弱不堪的沪深两市火上浇油。
7月9日,房地产、银行等权重板块分别下跌1.99%和2.42%,同期上证指数、深证成指也分别大幅下跌2.37%和2.00%。从水泥板块、家电行业再到随后的纺织板块,机构资金扎堆的行业个股跌停潮再次蔓延。
盘后数据显示,在美的电器(000527,收盘价10.17元)、海信电器(600060,收盘价9.58元)、天山股份(000877,收盘价8.53元)和罗莱家纺(002293,收盘价63.66元)以及梦洁家纺(002397,收盘价19.91元)等一大批个股跌停的背后,均有机构资金疯狂抛出。
IFind统计显示,自5月8日转入调整以来,沪、深A股市场短短40多个交易日就出现了226家个股 “荣登”龙虎榜,不过上榜的理由却是“日跌幅偏离值达到7%”,其中机构砸盘的频次和金额已经超过普通的券商席位。
/市场探秘 /
疲态昨日重现 预示见底信号?
实际上,机构集中砸盘曾经在沪深两市多次出现,主要分布于2008年底、2009年8月份、2010年6月底以及去年12月份等阶段性调整行情末端。但是,眼下的机构资金疯狂砸盘是否也意味着旷日持久的单边杀跌行情逐渐进入尾声了呢?持续大幅调整之后,在市场整体估值水平已经大幅回落的背景下,又该如何解读机构资金的大肆出逃?
业绩“地雷”难以逃避的一道坎
专业的投资机构大规模有序撤退,必然有其深层次的原因。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就在6、7月份机构资金疯狂出逃,与水泥、钢铁、纺织等相关行业个股的经营环境发生恶化或者业绩爆出地雷等一系列客观因素密不可分。
以纺织行业为例,7月11日,罗莱家纺发布的业绩修正预告显示,修正后预计今年1~6月净利润同比下降30%以内。而此前4月23日的上半年业绩预告是“预计同比增幅0%~30%”,一增一减相差了60%。
无独有偶,商业消费领域的人人乐(002336,收盘价11.04元)也在7月12日给出了大幅预减的消息修正,预计今年1~6月份净利润亏损5500万元至6500万元,同比下降幅度为60%至90%。
在近期市场转入持续单边调整的运行格局过程中,水泥板块一度受大规模刺激政策即将出台的消息提振而表现坚挺,整个5月份水泥板块指数涨幅接近10%。
然而,政策利好预期落空之后,国内房地产市场的“冰冻”、产品价格持续走低以及不断传出的停产减产等负面消息,将水泥板块打入低谷,冀东水泥、天山股份等个股甚至还遭遇机构资金跌停砸盘。
市值缩水主动减仓、被迫降低仓位
如果说业绩下滑、经营环境持续恶化是机构资金选择出局的客观因素的话,那么另一个重要因素也不得不引起重视。
众所周知,由于庞大的资金规模使得机构仓位始终受到一定的限制,机构在二级市场大起大落的过程中难免受到各种牵制。
机构仓位跟踪数据表明,在近期市场持续单边调整前夕,基金的平均仓位一度出现小幅回落;而在5月份转入调整以后,平均仓位水平则再次出现回升;但是6月份以来,大多数基金又主动降低仓位——这恰恰与二级市场的砸盘行为高度吻合。
根据民生证券基金仓位监测数据,截至4月27日主动型股票方向基金平均仓位为81.09%,与此前一周(截至4月20日)的平均仓位82.99%相比下降1.90%,其中主动减仓1.04%。其中,股票型基金仓位下降1.31%至84.37%,偏股型基金仓位下降2.32%至78.48%,平衡型基金仓位下降3.64%至73.60%。
根据测算,此前一周共有7.2%的基金主动减仓5%以上,67.7%的基金主动减仓5%以内,24.8%的基金主动加仓5%以内,0.3%的基金主动加仓5%以上。此前一周共74.9%的基金主动减仓。
彼时,正是沪指稳步上攻2400点整数关口的过程中,恰恰也是风险正在聚集的关键节点,应该说基金主动减仓似乎踩准了节点。
不过,就在市场见顶回调的5月4日前后,基金主动增仓完全追在了最高位置,这难免让人大跌眼镜。
在5月中下旬,多家券商的基金仓位监测数据均显示,沪、深两市酝酿断崖式杀跌前夜,基金却主动大幅逆势加仓,这直接导致了随之而来的被动减持,并在避险情绪加剧后出现集中抛售的现象。
值得一提的是,连续5周加仓后,6月上旬突然大幅减仓,显示基金开始对后市预期发生了改变。
在遭遇上证指数日K线 “五连阴”,全周下跌3.88%收于2281点之后,招商证券测算的6月8日偏股型基金平均仓位为73.5%,较上期测算仓位大幅下降7.28个百分点;偏股型基金主动减仓6.85个百分点。
海通证券基金分析师倪韵婷分析指出,基金仓位缩水可能有三方面因素:一是持仓股票市值下跌,二是基金申购赎回,三是基金主动减仓。
多位资深市场人士均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眼下机构被迫砸盘预示着阶段性底部的到来,投资者没有必要继续过分恐慌。
浙江杭州的大户刘先生也注意到了近期机构集中砸盘的诡异现象,他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乐观地表示,“在这种位置,应该算是黎明前的黑暗吧?”他表示,从近期盘面来看,能砸的不能砸的,机构几乎都砸了一遍,短期继续砸盘的可能性并不大。而构的这种砸盘行为,或许正是市场避险情绪的一种集中体现,恰恰反映市场到了一个临界点。
同时,上海的重组专业户陆先生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GDP确认破8后,基于保增长的预期再次升温,这势必将对市场形成提振作用。近期机构的轮番砸盘,使得市场快速接近底部区域。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广州:020-89660257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