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黄洪波 发自成都
每经记者 黄洪波 发自成都
很多人不解,靠海而兴的“世界船王”马士基,为什么将其最大的办事机构,设在了远离海洋1500公里的成都。
1400多年前,诗仙李白的《蜀道难》将四川定格在“与世隔绝”的印象中。然而,这一切已发生改变。
“成都已不在是人们印象中的西部内陆城市。”跟踪跨国公司20多年的商务部研究员王志乐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从成都出发至欧洲的飞机,比上海还要快两个小时。
成都市市长葛红林称,成都已开欧洲航线和专列,一年有6000万台电脑从成都空运到全球各地。“欧洲的制造中心”成为成都另一个代名词。
打通“蜀道之难”的成都,就像一个巨大的财富磁场,吸引了以IT为代表的世界500强企业栖息落户,把成都推向“中国IT第四极”的一个高峰。
然而,仅仅一个“IT第四极”,似乎还不足成为吸引2013《财富》全球论坛,继北京、上海、香港之后,落户成都的理由。
那么,成都接棒成为中国财富第四城的底气何在?
“3+1”模式的西部支点
知名城市战略大师王志纲不久前在一场论坛上断言:长三角、珠三角以及北京城市群,三大经济体构成了中国经济的“弓”背,如果要在西部选择一个支点引 “弓”射箭的话,毫无疑问就是成都。
从成都出发,380公里外,是重庆;650公里外,是西安;1000公里外,是武汉。中国西部“四朵金花”,都可能是《财富》以及跨国公司西行落脚点。
仅比GDP,成都不存明显优势,却被公认为经济活力最强。其“巨大的幅地和密集的人口”所蕴含的市场潜力,以及闲适的文化风格,亦是其他三城无法比拟。
成都活力有多强?有数据表明:2011年,成都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854.58亿元,比上年增长15.2%,GDP总量超过武汉和青岛,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居第四位。8%,是成都市占整个中国西部经济总量的份额;世界500强企业接近一半落户成都;全球八成iPad为“成都造”,全球每5台电脑中有1台是“成都造”……
王志乐的“3+1”模式,与《财富》全球论坛前后14年间,四次选择中国主办城市的逻辑有着惊人的相似。
“亚洲金融危机之后,1999年《财富》全球论坛在上海举办,推动中国融入世界,浦东迅猛腾飞;2001年在香港举办之时,恰是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加入WTO前夕;2005年在北京,则是中国加入WTO之后,环渤海经济圈崛起。时隔8年,《财富》全球论坛选择成都,则是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依然强劲,西部大开发纵深推进之时。”王志乐解析道。
有经济学家认为,“成德绵乐”地区完全有可能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京津唐四大城市群后的中国第五大城市群。《财富》杂志总编辑苏安迪甚至不加思索地把“中国经济第四极”的标签贴在成都身上。
成都重新定位 “全球角色”
如果将跨国公司纷飞成都的原因简单理解为“成本驱动”的话,似乎已经是过时的理论。
知名经济学家、成都高新区发展策划局局长汤继强在他的 《新区改变中国》论作中指出,从中国经济发展的格局来看,东部在放缓,中部偏稳,而西部在井喷。这种井喷不是对东部地区简单的重复,是弯道超车直奔高端的一种选择结果。
“成都已不再满足简单的产业转移”,汤继强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经过20年的发展,成都高新区已形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密机械三大主导产业、六大产业集群。高新区以130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在去年贡献了四川省和成都市的 “两个十分之一”:一个是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 (GDP)710亿元,超过成都市的十分之一;一个是2011年财政总收入220亿元,占四川省的十分之一。
在跨国公司看来,成都不仅具备高端制造业的落户条件,也是现代服务业在北京、上海、广州之后的另一个利润中心。 从宝洁到麦当劳,从丰田汽车到德国大众,从英特尔到仁宝……选择成都的原因与这座城市“3小时内辐射5亿人”的财富机遇密不可分。
从2001年至2010年,成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幅保持在20%左右,远高于全国和全省。走在成都春熙路,LV、GUCCI等世界名牌交相辉映,人们对时尚的要求丝毫不亚于沿海。麦当劳国内第一家24小时营业的店铺就开在成都;除北京外,成都的星巴克是所有直属店中卖得最好的。
中国西南美国商会会长王晓东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2005年,中国西南美国商会的会员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到了2011年领域已涵盖IT、金融、餐饮、航空等。
“中国新未来”的考验
英特尔产品(成都)有限公司总经理卞成刚,回顾过去9年在成都的发展,打出了“10分”的满分。“成都具有优越的人文环境、前瞻的政府和非常优秀的员工,这是10年前英特尔选择成都的原因。”
从2003年至今,英特尔三次追加投资,总投资额达6亿美元,英特尔全球一半的移动设备微处理器来自英特尔成都。“一个英特尔带动了300家配套企业,世界500强激活了四川省1000多家本土IT企业。”汤继强这样评介世界500强带来的效应。
但他称,我们的目的是要培养更多自己的科技型产业,使500强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这才是内生增长的动力所在。
以高新区为例,220亿元的财政收入,贡献最大的不是房地产,不是500强企业,而是绝大部分来自民营企业,来自科技型的中小企业。
“成都必须思考,当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和人力成本优势的吸引力失去之后,成都靠什么持续吸引更多全球资本的目光,以及如何培育自主创新能力。”汤继强称。
相比于GDP超过1万亿元的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成都经济总量差距明显,对区域内城市的强力粘性仍有不足。有学者认为,除了经济硬实力创新,还需要更多的制度创新,不但要放眼世界的财富,也要看自身的优势,比如城乡金融创新、土地资源创新也大有可为。
2013年《财富》全球论坛定调为“中国的新未来”。这一主题内涵包含着培养自主创新能力的希冀,也包含着人们对西部未来的思考。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